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5年5月18日 作者:李志鸿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3.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2%。在这一背景下,社区养老作为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模式,逐渐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加大对老年助餐服务、康复辅助器具购置和租赁支持力度,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近年来出台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强调了社区养老的重要性,提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的方式,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标准化、专业化发展。
青岛作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社区养老领域不断探索。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青岛市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数量为238万,居山东省首位,老年人口占比达23.8%。面对日益严峻的养老压力,青岛聚焦“老有颐养”,密集出台养老相关政策,已构建“1+N”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市现有养老机构304家、机构床位4.6万张,三星级及以上机构180家,在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但面对日益多元的养老需求,青岛社区养老仍有提升空间。为更好地契合国家政策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推动青岛社区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深化医养结合,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当前青岛已为1.8万户老年人实施了居家适老化改造,5万余名失能失智老年人签约家庭养老床位,但医养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仍需拓展。部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仅停留在简单的健康检查层面,缺乏系统的疾病预防、诊疗和康复服务衔接。
建议构建“社区—医院—家庭”三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在社区层面,依据《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按标准配备专业的老年医学医护人员,提供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平台,实时监测老年人健康状况,实现健康数据在社区、医院和家庭之间的共享。例如,老年人在家中使用智能健康设备测量血压、血糖等数据,可自动上传至平台,医生根据数据及时给予指导,以此将慢性病管理的有效率提升至70%以上。加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周边医院的深度合作,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缩短转诊等待时间,以保障老年人得到及时救治。康复期转回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后续康复护理,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此外,加大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定向培养、对在职医护人员进行专项培训等方式,提高老年医疗服务水平。
强化智慧养老,提升养老服务质效
当前,国家鼓励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提升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青岛在智慧养老方面虽有进展,但整体服务功能不够完善,智慧平台和智能设备使用的普及程度有待提高。
建议打造综合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整合医疗、家政、餐饮、紧急救援等各类养老服务资源。依据《关于促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老年人需求与服务供给,实现个性化服务推送。预计通过平台优化,服务响应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服务满意度提升至80%以上。同时,加大智能养老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设计更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的设备,并提供上门指导安装和使用培训服务。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养老服务智能化管理。利用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预警。通过智能语音助手为老年人提供信息查询、娱乐互动等服务,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此外,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智慧养老服务创新,形成多元化的智慧养老服务供给格局。
优化农村养老,缩小城乡养老差距
与城市相比,青岛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较低,养老服务内容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照料,缺乏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项目。截至2024年,全市已在137个镇街建成投用139处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并在813个村庄、社区建成养老服务站,但这些服务机构主要集中在城市和近郊地区,偏远农村地区的覆盖率仍然不足。同时,农村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较弱,尤其是康复护理等专业化服务供给不足。据统计,农村养老机构中能提供康复护理服务的不足30%,远低于城市水平。
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青岛于2024年启动了基层赋能助力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选取20个镇街作为试点单位,推动养老服务政策落地,提升服务质量。下一步应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利用农村闲置的学校、厂房等资源,改建或新建农村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助餐助浴等服务。同时,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依托村委会和志愿者组织,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定期探访、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多元化服务。
推广农村互助养老模式,鼓励低龄健康老人帮助高龄、失能老人,借助大数据平台,试点建立互助养老积分制度,对提供帮助的老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激发村民参与互助养老的积极性。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提供就业补贴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专业养老服务人才,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此外,结合农村特色,发展乡村旅居养老等新业态,为农村养老注入新活力,切实推动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落实国家在养老服务领域的政策要求。
社区养老关乎民生福祉。青岛在社区养老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通过深化医养结合、强化智慧养老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等举措,不仅能让青岛社区养老服务更加完善,为老年人创造更美好的晚年生活,还能为全国社区养老事业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的“青岛经验”,切实将国家养老政策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