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2025-05-03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5年5月3日    作者:冉文伟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进程之中。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加快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物质支撑。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依然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导致城乡和区域文化发展差距较大的决定性因素。对此,首先要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的财富和收入差距,进而缩小精神文化层面上的“贫富差距”。第二,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发挥社会保障的安全网和稳定器作用,让更多人有能力提高精神生活层面的消费水平,享受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场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更多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开展文艺演出、文化讲座、美术摄影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依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打造社区文化圈,形成文化生活的“黄金半径”,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和营商环境,培育先进文化龙头企业,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创制本地知名文化品牌,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加强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建设,提高文化资源配置的均衡化水平,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事业发展的成果。

  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构建美好精神家园。一方面,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带领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精神家园。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作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主体的作用,不断提高科学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积极培养文艺骨干人才,壮大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使其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

  加速文化与科技融合,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加强数字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便捷高效、规范覆盖的线上文化服务网络,让偏远地区群众也能享受优质文化服务。‌建立文化资源共享机制,搭建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不同地区、部门、机构间文化资源互通共享。开展线上展览、直播等活动。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为观众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利用大数据精准了解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制作文化服务项目清单。通过对‌用户行为和活动效果的数据分析,不断改进和优化活动内容,增强文化活动吸引力。加强融媒体中心建设,‌拓展传播渠道,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广泛借鉴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拓宽文化产品传播路径‌。建立信息化管理运行体系,优化网络运营环境,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做好网络内容审查和管理工作,积极营造健康绿色网络空间,既要消除文化数字鸿沟,又要防止和打破信息茧房,倡导对精神文化产品的健康理性消费,及时消除网络安全隐患,防止网络暴力和价值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