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胶东红色文化资源 开发利用工作融合发展
2024-09-06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4年9月6日    作者:高冠龙

        胶东红色文化资源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涵盖胶东各个地市和各个历史时期。传承发展胶东红色文化,需要有机融合开发利用主体、资源、方式手段等,从而实现胶东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融合发展。

  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主体的有机融合

  胶东红色文化资源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决定了在对其开发利用时,需要有效整合开发利用的多元主体。具体来说,一方面,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构建有职能部门、各级党校、驻地高校、各级党史办(中心)、红色展馆以及相关媒体等参与的协调机构,从而建立健全便捷高效、因时因地制宜的一体化合作模式,实现各主体之间的协调行动。同时,基于胶东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形态多样的特点,需要搭建多层次、多领域的联席会议、共建共享平台,加强不同主体之间横向、纵向的联系。另一方面,开发利用胶东红色文化资源,需要充分激发各方面的活力与潜能,推动社会组织及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汇聚红色文化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的强大合力。具体来说,一是要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组织协调、政策保障等各项机制,进一步深化红色文化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产权归属,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坚实制度保障。二是要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运作模式,依托各类社会组织力量,促进红色教育与文化旅游、文化产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不断增强胶东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与创新性。

  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的有机融合

  胶东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内在的衔接性、互补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化、协同化开发利用:一是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共同制定胶东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发展规划和合作方案,明确各地市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中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重点项目,确保资源互补、错位发展,如青岛的早期红色文化、威海的甲午战争历史遗迹、烟台的胶东抗日根据地等。二是通过产业化路径,延展红色文化产业链条,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赋予胶东红色文化资源强大的生命力。具体来说,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全面统筹整合区域内的红色文化资源,构建和谐、有序的红色文化市场体系。三是通过制定战略规划、提供政策支持、培育推广红色文化品牌、推动产业融合与跨界合作等途径,积极促进影视制作、红色动漫及文化创意产业等多领域融合,推动红色旅游与传统文化游、绿色生态游协同发展。

  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方式手段的有机融合

  全面挖掘并充分利用胶东红色文化相关资源,需要综合利用传统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相关宣传、教育活动质效。具体来说,一方面,创新红色文化产品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效融合、良性互动,不断扩大受众群体,提高胶东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感染力。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提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论是红色遗址、遗迹、遗物等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还是红色文学、歌曲等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和新兴网络技术,使其得以更立体、更生动、更全面地呈现。另一方面,在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强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红色文化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的联合保护和利用,通过共同举办展览、演出、教育活动等方式,整体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加强胶东各地市之间红色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将红色文化纳入党性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范畴,增强各类教育的贯通性、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