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影视与城市的双向赋能
2024-06-02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4年6月2日    作者:荆晓燕

        荧屏上,迷你剧《我的阿勒泰》火了,豆瓣评分8.8,是2024年开年以来评分最高的国产剧,成为国产剧市场中收视和口碑的“双爆款”。剧中蜿蜒起伏的辽阔草原、巍峨入云的苍茫雪山、大地上奔腾的骏马、山坡上洁白的羊群,还有林间的风、月下的湖共同构成了一幅纯净动人的绝美画卷,让人心驰神往。现实中,阿勒泰的旅游也火了,众多网友纷纷表示“想去阿勒泰的心达到顶峰”。据统计,5月份以来,阿勒泰地区接待游客267.87万人次,同比增长80.65%;实现旅游收入22.14亿元,同比增长93.19%。

  因为一部剧,奔赴一座城,《我的阿勒泰》并不是个例。近期《去有风的地方》《春色寄情人》《狂飙》《繁花》等剧也纷纷带火了云南大理、福建泉州、广东江门、上海等城市,为文旅产业的发展增添新动能。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思考如何促进影视与城市双向赋能,进而增强这种良性互动所产生的影响力。

  影视与城市可以双向奔赴。影视剧对取景地人文自然的深度植入,能够让影视剧更有独特魅力和风情,更有呼吸感和肌理感,更能打动人。这种植入应该是有层次的,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历史,同时还应该有价值观的认同和情感的链接。比如,《我的阿勒泰》中自然风光让人过目难忘,而古尔邦节、刁羊、转场等当地民俗及生活场景的细腻呈现令人觉得饶有趣味,从而对哈萨克族的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此外,这部片子之所以直击人心,还在于它体现了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如一阵舒缓的风抚平现代都市人内心的焦虑。文旅部门可通过补贴赞助、资源合作、共创共享等方式,与相关影视团队形成有效合作,探索影视与旅游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影视剧、综艺植入,加强营销推广,尤其是面向年轻人进行宣传与引流,让更多充满地域特色的风景和文化被看见、被了解、被喜欢。

  城市应充分利用影视IP来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让网红变长红、流量变留量。《我的阿勒泰》播出后,阿勒泰迅速行动起来,将“张凤侠小卖部”场景修复,同时在“巴太树”、彩虹布拉克等点位设立打卡点,以满足游客对剧中网红打卡点的需求。此外,阿勒泰文旅部门还注重游客的沉浸式体验,不仅组织赛马、摔跤、姑娘追等群众体育活动,还举办青格里狼山篝火晚会,推出“放一次羊”体验产品,让更多游客能真正融入当地文化中。充分利用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在捕捉社交属性、促进破圈传播的基础上,联动影视IP与旅游景区、传统商业、展演形式等一体化运营,打造沉浸式体验,释放文旅融合的强大动能,通过“文化动能”驱动城市新型文化文旅消费。

  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为微短剧行业插上“文旅+”的翅膀,为影视与文旅融合创造了新可能。青岛既是知名的滨海旅游城市,又是“世界电影之都”,更应在新风口上抢抓机遇,运用新理念、创造新场景、开创新模式、开拓新市场,实现影视与城市双向赋能,讲好青岛故事,让更多的人看到更好的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