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邦本”与“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契合
2024-04-11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4年4月11日    作者:李明谦

        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核心观点的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古代政治智慧和治理文化精髓,极具启示意义。“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中国阐释和时代诠释。对照分析二者,可以发现它们在政治制度的价值导向方面打开了理论创新空间,尤其在我国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方面,通过组织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畅通基层民意表达渠道,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等方面,充分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第一,通过对“民为邦本”民本思想的价值意蕴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既有对统治者的告诫作用,也向基层民众传递价值观念。比如《尚书》记述道:“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其中的思想经过古代文本的传播传承,成为民众评判王朝政权统治的标准,进而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体系中,存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一说法,其内含的民本思想同我国当下的基层民主制度价值体系有着相应的契合点。

  第二,基于对“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意蕴分析,可以发现伴随实践发展,“民为邦本”获取了“旧邦新命”,其响应现代政治价值的契合点被激活,激活它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和群众史观。“民为邦本”在政治领域展现为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强调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回顾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这段历史,中国尝试过多种政治形式,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和有序政治参与也得到了全面保障。基层民主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通过不断增强城乡社区群众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拓宽了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这一制度适应我国当前具体发展实际,植根我国社会基本单元,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在价值内涵中,传承“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文化精髓,弘扬重视基层民意、倾听基层声音的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民为邦本”和“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古今政治价值追求的代表思想,在基层民主制度中实现呼应,展现了维护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依托和实践导向。基层民主制度使民本思想关乎“民心向背”的价值准则在现代得以回响,“人民至上”的政治思想又借鉴吸收民本思想的有益启示,积淀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根基。因此,“民为邦本”的现代回响与“坚持人民至上”的文明回溯构成契合的能动力量,在“两个结合”中赓续发展,也从价值契合和思想赋能的角度,展示基层民主制度广博的价值内涵,展现我国基层民主制度适应国情和文明特质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