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党校“两条线”开辟农村党员培训新途径
发布日期:2015-09-18
即墨党校围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结合“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活动和即墨市“双基双民”活动部署,通过建立“请上来”、“走下去”两条线,趟出了农村基层党员培训新路子,将培训触角延伸至农村党员,把好选拔优秀村干部“第一关”。
一、理思路,明重点。即墨党校通过广泛调研,对标先进地区发现:先进村庄都有坚强的党组织领导,薄弱村庄都与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相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出现问题,根源在于普通党员综合素质低,选不出高水平的基层党组织和村级班子。只有抓好村庄党员教育培训,才能为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保障、打牢根基。本着这一思路,年初,即墨党校按照即墨市委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要求,围绕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源性问题,积极探索,把开展农村党员培训作为今年工作重点,深入村庄召开支部书记座谈会,广泛搜集意见建议,最终确定了“请上来”培训与“走下去”宣讲“两线结合”的工作思路。
二、“请上来”,抓培训。组织农村党员进党校培训。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发讲授课程。在与摸清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开发了《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即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打造高效执行力》等课程,通过集中授课,使广大农村党员进一步明确身份定位,提高党性修养,增强规矩意识,尽好党员义务。同时,了解即墨的发展战略、重点功能区的建设成果和重点民生保障工程进展情况,开阔党员眼界,不断增强其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使命感。二是课堂授课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充分征求农村党员意见,将培训频率定为每期一天,上午进行课堂授课,下午开展现场教学。在即墨古城、创智新区、蓝色硅谷核心区、汽车产业新城等重点区域和普东太阳能小镇等特色镇开展的现场教学中,受训党员近距离观摩体验即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自豪感和自信心倍增,同时通过对标先进区位,认识到本村的发展差距,激发了农村党员干事创业、追赶先进的工作激情。目前已分30期先后对店集、段泊岚、鳌山卫、通济等8个镇(街道、中心社区)的396个村的5154名农村普通党员进行了集中培训。
三是“走下去”,搞宣讲。组织党校教师下基层宣讲作为“请上来”学的延伸。即墨党校在充分调研农村党员课程需求的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围绕即墨发展、党性修养、惠民政策和民生实事等内容进行宣讲,宣讲课程有《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学党史,讲奉献;学党章,讲纪律》、《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执行力》、《即墨历史文化》、《即墨市现代服务业》、《国际国内形势》等。同时,大力支持镇级党校组织党员培训,为其提供课程支持,并帮助邀请青岛市委党校教授为农村党员进行授课。通过下基层宣讲,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党员的党性修养、凝聚了发展共识。截至目前,即墨党校已组织教师到王村、刘家庄、南泉、温泉、田横岛度假区等 5个镇(街道、中心社区),为197个村庄 3140 多名基层党员授课。
四、建制度,保长效。7月16日,即墨党校在争取即墨市委支持的基础上,联合组织部和宣传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党员进党校”活动的实施意见》,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对“农村党员进党校”活动的内容、方式和组织保障作了规定,为农村党员培训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政策依据,建立起了长效机制。新型农村党员培训工作从课堂泛泛地讲到现场体验式教学,从学员进课堂到教师送课到基层,其针对性和趣味性有效提高,得到各镇(街道、中心社区)、村庄党支部和农村党员的一致好评。据受训党员培训专题座谈会反馈,农村党员普遍反映,通过培训真切感受到了市委对普通党员的政治关怀,亲身享受到党组织给予的政治待遇,有力激发了身份认同感和自豪感,党员意识变得沉甸甸的,时刻激励他们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发挥冲锋在前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下步,即墨党校进一步做好课程储备、开发现场教学基地和后勤保障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党员进党校和下基层宣讲的“两条线”培训模式,争取2-3年内对全市农村基层党员轮训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