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区市党校
黄岛区委党校争当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排头兵
发布日期:2015-07-09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近年来,特别是区划调整以来,区委党校充分发挥培训党员干部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党校工作的根本要求,结合实际创新路,优化服务求实效。开展了以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瑕疵、服务结果零差评为主要内容的“四零”服务活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稳步推进,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

      一、强化思想引领服务,集聚正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把党校列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重要阵地之首,进一步强调了党校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新区获批之后,面对新区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使命,我校找准定位,积极作为,牢牢掌握宣传思想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新区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一是突出新区主题宣讲,凝聚精气神。西海岸新区获国务院批复后,为帮助新区干部群众了解新区、认识新区、建设新区,区委组织了“我们的新区”主题宣讲活动。在近三个月的宣讲活动中,我校打破常规,采取“流动党校”、“道德讲堂”、“议事啦呱”等方式,围绕“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蓝色跨越、建设美丽新区”的发展目标,对新区发展蓝图、政策措施、行动计划、美好愿景等进行了全方位、全覆盖的宣讲解读。全校累计组织集中宣讲102场次,受教人数近2万人,使新区有关知识和政策进村入户、入脑入心,为建设新区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全区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更加统一,投身新区建设的热情更高、干劲更足。

      二是突出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补理想信念之“钙”,首要的是加强理论武装。为此,我校开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课程,着重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使其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一看家本领,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行动上的坚定。

      三是突出党性党纪教育,筑牢主心骨。党性教育是党校教育的灵魂和主题,是党校的必修课。我校始终坚持把党性教育放在核心位置,不断探索党性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把理论武装、道德培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点,在不同班次开设了《党风廉政教育》、《解读张玉刚精神》、《三严三实》主题党课、临沂党性教育基础现场教学等课程,充分发挥了党校课堂的“净化器”作用,引导和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的意识,自觉践行党的宗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新区打造了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拼得上、作风上过得硬,有激情、有高招、有定力的党员干部队伍。

      二、优化实践实战服务,提升硬实力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的成效体现在推动实际工作上。党校干部教育培训,重在学习、贵在实践。我们在注重党员干部理论武装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引导他们坚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善于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工作学,从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汲取营养、提升智慧,在倾听群众的建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提高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真正把学习作为增强本领、推动工作的根本途径。

      一是锤炼法治精神,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并强调“高级领导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为此,我们把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提升作为重要培训目标。一方面,重视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养成。把宪法法律列为必修课,把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开设专题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行政法与依法行政》,引导党员干部着力树立法治信仰,坚守法治底线。另一方面,重视法治实践。通过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实际工作中,坚持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恪守依法办事第一原则,有法律规定的,遵循法律规定;没有法律规定的,遵循法治原则、法治原理。

      二是培育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新常态”下我国已经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时代。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和条条框框,善于用新的视角观察形势,用新的思路谋划工作,用新的机制和办法解决问题,才能率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破解瓶颈,以创新实现先人一步、率先发展。因此,培养和提升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硬功夫。《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领导方法与艺术》《打造高效执行力》等专为领导干部量身定做的专题课,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和有趣的互动环节,有效培养和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创新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与创新勇气,创新实践能力也显著增强。针对新区开发建设和创新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尤其是在率先科学发展、领军、领航中需要突破的禁区等问题开展的研讨论坛,让学员从问题入手,深入思考、认真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培训过程着眼于推进问题的解决,有效提高了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决断能力等。

      三是培养忧患意识,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妥善处理各类突发危机事件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突发事件的成功处置,通常是多种知识融会贯通、各种能力交织迸发、多年工作经验厚积薄发的结果。提升党员干部的危机应对能力,除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育外,最重要的是增强实战能力。为此,我校在不同主体班次开设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干部媒体应对》等情景模拟、应急演练课,让学员通过模拟、演练,提高敏锐的洞察力、快速的反应力、细致的疏导力、平和的内定力和深刻的反思力。也通过模拟和演练发现问题,查找不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健全联动机制,提高领导组织指挥能力和队伍实战能力。

      三、深化决策咨询服务,当好“思想库”

  “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的思想库”是党赋予党校的神圣职责。我校高度重视决策咨询工作,并把决策咨询工作作为服务新区中心工作、促进党校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为助力新区发展,我校坚持上下联动、全员参与,致力于造名师、出精品、推力作,进一步发挥决策咨询思想库作用,更好地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一)树立精品意识。我校把贴近中心工作,聚焦决策需求作为全校决策咨询工作的着眼点,立足新区“领航”实际,精准发力,不断提升决策咨询工作与区委中心工作的融合度和贴近度,力求做到决策咨询建议与中心工作同步、与决策部署合拍,让区委在重大决策时想得到、用得上、真管用。《加快青岛西海岸新区人口集聚步伐优化人口结构问题研究》、《我区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研究》、《我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关于市政管网综合管廊建设研究》等研究报告获得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其中的决策建议纳入区委、区政府决策。

     (二)优化研究对接。一是紧贴形势任务,加强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的对接。坚持以“区情研究”为重点,紧密结合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展课题研究,在调研中坚持决策前当好参谋、决策后做好宣传、实施后总结经验的“三部曲”思路,强化对市委决策的前瞻性研究。我校教师撰写的《肩负新使命  开启新征程》“我们的新区”主题宣讲稿,作为唯一指定讲稿在全区统一印发,深受宣讲者及听众欢迎。二是完善工作联络机制,加强与实际部门的对接。通过定期走访区委办、区政府办、区政策研究室等部门,及时了解区委领导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和重点,努力实现对策研究与领导决策的“无缝对接”。针对区划调整初期存在的“两张皮”问题,我们开展了大规模的“区情进课堂”调研活动,印发了《区情调研情况汇编》,让广大教师在短期内全面了解了区情,教学、科研的针对性明显增强。

    (三)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充实队伍。树立“大师资”理念,吸纳镇(街)党委政府部门人员、相关部门人员、党校主体班次优秀学员等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建立起一支多元化的科研队伍,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参与,推进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区情研究,在实践中坚持“有用”与“管用”相结合,提高了科研咨政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提高能力。聘请市委党校决策咨询专家教授对教研人员和学员进行决策咨询培训,同时,多渠道选派教师赴区内外知名决策咨询机构跟班学习,提高决策咨询研究水平。选送教师赴基层挂职锻炼,提高教研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咨询成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健全长效机制。一是健全工作推进机制。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室具体抓,强化工作协同,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决策咨询工作人人分指标、层层抓落实,件件有着落。二是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出台《决策咨询专项资助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将决策咨询意见建议纳入学校决策咨询专项资助课题范围,为科研人员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保障。对完不成年度科研任务的教师,取消当年度评先树优资格。三是健全成果转化机制。探索完善“课题孵化、教学转化、成果深化”的运作模式,强化决策咨询成果的推介和转化,保障研究成果及时进入领导视野,发挥服务决策功能。鼓励和支持教师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推动决策咨询精品进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目前,全校课题对策建议进决策率达95%,进课堂率达98%以上,向智囊型党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