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校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校院管理服务战略落实情况。会议由校委会副主任、常务副校长王国平主持。会议听取了办公室、信息化管理处、后勤管理处、计划财务处、安全保卫处、基建办公室等部门关于《校院关于落实管理服务战略的实施方案》的汇报,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会议要求,《方案》根据讨论情况加以优化后实施。
校院关于落实管理服务战略的实施方案
(2012年12月3日,根据校委会讨论修订稿)
为贯彻落实《2011-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继往开来,开创校院工作新局面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管理服务战略,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准,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落实管理服务战略的总体设想
紧紧围绕“38字奋斗目标”,积极适应五大实施战略滚动推进的要求,以实现管理的规范、精细、高效和人性化为目标要求,努力构建管理的科学化体系,充分发挥管理服务的战略支撑和保障作用。
(一)健全管理服务组织。健全校委引领、部门运行、图书报刊信息化支撑、后勤保障为基础的运行体系。校委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到科学、民主决策,推进五大实施战略滚动研究,充分发挥战略引领作用。各部门(单位)要立足职能定位,积极贯彻落实校委决策部署,做到精细化管理。图书报刊信息化工作要通过技术创新支撑校院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支撑管理服务战略的全面实施。后勤管理、后勤服务部门要继续深化改革,探索完善具有校院特色的管理服务模式。
(二)夯实管理服务基础。关键是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做到依法依规治校。要通过梳理,修订完善现有管理服务制度规章,及时清理废止过时的、实践证明已经不适用的制度规章,同时,适应实现“38字奋斗目标”、推进五大实施战略新任务新要求,制定实施新的管理服务制度规章,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校院制度规章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培训,增强教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必循。要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推动和保障校院工作在健全的制度轨道上健康顺畅运行。
(三)优化管理服务方式方法。着力抓好目标管理、系统管理、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加强目标管理,就是以“38字奋斗目标”为中心,运用系统方法建立分层分类的目标体系,通过责任分解调动管理队伍的积极性,取得最佳的管理服务成果。加强系统管理,就是从整体、联系和开放的观点出发,关注具体管理服务工作与中心工作和其他条线的关联性,关注管理服务工作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努力提高管理服务工作的整体协同水平和全局效应。加强过程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管理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管理服务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完善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和过程改进四个部分。加强绩效管理,就是围绕实现“38字奋斗目标”和管理服务战略任务,组织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持续提升管理服务工作中的个人、部门和组织绩效。
(四)形成管理服务特色。牢固树立、积极践行“学员服务、一线服务、全面服务”的“三个服务”方向,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尊重、突出学员的教学培训主体地位,认真倾听学员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为学员顺利完成学习培训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积极响应教学培训和科研咨询创新发展需求,深化管理服务改革创新,努力为一线提供坚强有力、高效优质的服务保障。面向全体教职工,面向本市校院系统,面向全国校院系统,面向全球合作伙伴,努力加强全面服务能力建设。
二、落实管理服务战略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综合协调,着力提高“四项服务”水平。坚持党校姓“党”,紧紧抓住服务这个办公室工作的核心,准确把握、积极履行 “协调、参谋、督办、服务” 职能定位,不断提高办公室综合管理水平,做到规范、效率、人性化。一是提高服务领导的水平。坚持“运转有序、协调有力、服务到位”原则,充分发挥办公室承上启下、协调各方的优势,主动协调主管单位和相关责任部门,强化各项重点工作的执行力度,提高办文、办事、办会以及保密、机要和档案工作服务质量,确保市委、市政府和校委的各项决策有效落实,确保政令畅通。健全督促检查机制,紧随校委研究推进五大战略的工作节奏加强督办落实。二是提高服务全局的水平。全面贯彻校委的各项部署和要求,紧扣校院工作主线和改革发展大局,不断强化窗口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和“无缝隙衔接”、“快、准、严、细、实”的工作理念,强化协作与配合,充分发挥服务校委、沟通上下、协调各方、联系内外的作用。坚持“增强意识、优化流程、推进应用”原则,完善“办公管理应用系统”,持续推进办公管理信息化,提高网上办公系统使用效率。坚持以校院教育体系建设为目标,以巩固首轮办学评估为工作重点,提高服务全市校院系统建设的质量。三是提高服务接待的水平。增强系统意识,坚持规范服务、差别分类、务实节俭、杜绝浪费、尊重少数民族习惯的原则,实现接待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四是提高服务外事的水平。坚持为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和学院整体建设服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不断丰富外事工作内涵,着力提高外事合作档次,提升外事工作质量,体现国际化水平。
(二)加强智慧校院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以建设“教研数字化、服务智能化、资源特色化、运维高效化”的“智慧校院”为目标,分步实施校院2011-2015信息化发展规划,逐步建设和完善一个基础网络(校院网)、二大应用系统(教研咨应用系统和管理服务应用系统)、三大基础数据库(教研咨类数据库、管理类和服务类数据库)。一是着力推进应用系统建设。在教学、科研、咨询上深化拓展信息化应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深度融合。加强实训教学、教学评估、校友服务、学员交流等工作,完善先进的电子校务系统,结合校院后勤体制改革,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后勤服务流程。二是着力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完善公共数据平台,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快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我校院档案资源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强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资源共建共享,注重全国、全市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资源深度整合。三是着力加强网站功能建设。加强校院门户网站(外网),校院内网,上海市公务网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网站等网站的功能建设,注重“数字图书馆网站”的服务功能建设。做好信息化安全运行与技术保障建设加强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注重信息化运行保障设备设施的改善,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加强安全管理,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四是着力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组织实施校院新建和改建工程的信息化建设,稳妥有序实施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及应用扩展。完善先进的下一代校院网,逐步构建多业务集成为一体的“云服务”平台。
(三)加强后勤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坚持“没有管理服务,就没有后勤”的共识,努力形成具有上海市委党校和上海行政学院特色的后勤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努力用制度保障各项后勤服务能够落到实处。一是继续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完善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监管,形成完善的后勤服务指标体系和监管体制,注重运用市场化的机制解决后勤服务问题,确保后勤服务按照学校的要求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二是启动推进后勤服务平台化。为学校后勤服务搭建统一的服务平台,更好地为教职工和学员服务。着眼校院大局,系统谋划后勤各项工作,借助智能化手段,构建统一的后勤服务功能平台,有效解决餐饮、客房、会务、一卡通等后勤服务功能分散在各部门(单位)的状况。三是继续推进后勤保障制度化。坚持后勤保障服务化的发展方向,以服务的理念做好各项后勤工作。结合学校依法治校的实际,做好后勤管理处各项制度建设。形成完善的后勤服务指标体系和监管体制,完善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监管,确保后勤服务按照学校的要求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明确分类要求,推进流程管理。完善工程维修工作流程、资产和服务采购工作流程、资产配置工作流程、资产报废工作流程、资产盘点工作流程、资产保险理赔工作流程、公租房服务工作流程、住房补贴工作流程、物业考核工作流程、内部归档工作流程,等各项工作流程,实现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完善维修五年规划和绿化三年规划;按照审计要求,合法合规做好采购工作;适应校院改革发展新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校园建设。四是在服务水平上做到规范、精细、高效和人性化。加强动态服务,推行“走动工作法”,推动后勤管理工作人员深入一线,积极主动地提供后勤服务保障,尽可能做到配置的物品好用耐用,尽可能做到维修的价廉物美,提升服务的形象。坚持需求推动,主动征求学员、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系统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全校教职工和学员满意的服务结果。
(四)加强体制创新,着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以“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规范预算管理行为,细化预算编制,增强事业发展的财政保障能力;有利于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有利于推进财政支出项目的绩效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效果;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改善财务预算综合服务水平,为标准展示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一是牢固树立预算管理科学化这一校院财务管理的奋斗目标。按照预算管理的客观规律和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提高预算管理的实效性。二是提高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校院《全面预算管理规定》等现行财务预算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有效执行,是目前校院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基础。三是实现预算管理科学化的基本要求。实现学校的总目标和管理服务战略、保证财务预算决算报告的真实可靠和遵守法律法规。四是把握预算管理科学化的着力点。通过“六个不断”即不断强化财务预算管理理念、不断完善财务预算管理规章制度;不断改进财务预算管理方法;不断健全财务监督核算体系;不断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变化;不断提高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强化预算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五)加强平安校院建设,着力提高安全保卫水平。以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为目标,以全面落实校园岗位安全责任制、完善人防、技防、物防一体化的安全网络为重点,立足于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创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秩序而积极地开展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治安管理和维稳工作,维护校园秩序;以新建文体中心、地下停车库工地的治安管理工作为抓手,加强对外来施工人员的管理,控制各类案件的发生;坚持打击与防范相结合、发挥职能作用与落实责任制相结合、治安管理与实施安全教育相结合,巩固综治成果;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保障消防安全;落实综合治理措施,提高群防群治水平;在加大技术防范的同时,加大加强保安队伍建设,发挥人防技防联合保安作用。
三、落实管理服务战略年末岁初的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校委领导联系群众制度。制定实施《关于校委领导与教职工开展经常性谈心活动的规定》,进一步完善校委领导密切联系教职工、提升校委领导水平的渠道,激发广大教职工充分迸发活力、实现校院事业发展目标。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决策制度机制。根据《上海市审计局审计报告》(沪审经报〔2012〕191号)有关要求,修订完善《关于重大事项决策及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校务委员会议事规则》有关条款,以加强决策制度执行力度,规范决策行为,同时加强资产处置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健全完善信息工作制度机制,提高服务领导科学决策能力。
(三)继续推进上海网络党校在海华大厦101报告厅、102等主要教室的应用。
(四)合理划分内外网,加强内容安全管理和技术安全管理措施。
(五)进行应急管理实训软件的升级和试运行,进一步提高实训效果。在心理调适实训系统和金融运行实训系统两个项目实施并试运行的基础上,做好服务保障和技术跟踪工作。
(六)加强后勤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各项业务流程。制定《关于委托社会客运和考察、会务、培训等服务的规定》、《固定资产处置管理规定(试行)》、《固定资产盘点实施办法(试行)》《物业监管办法》,《资产采购管理办法》、《企业管理办法》,加强后勤管理处内部各项业务的流程建设。
(七)完成大礼堂外立面改造、海兴空调风管更换专项维修、海华餐厅扩容工程,做好2013年路面改造、一楼餐厅改造等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2010年度资产报废的后续工作,完成2012年度报废工作。
(八)做好教职工住房服务保证等各项后勤服务。修订《新进人员临时过渡住房暂行规定》,有效解决新进教职工的住房后顾之忧。继续做好调职调级房贴发放的安排工作。
(九)全力推进文体中心和地下车库建设项目的进程,严格按照各项法规和基本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资金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2012年内文体中心结构封顶。研究制定文体中心和地下车库运行管理方案。
(十)继续做好海华大厦项目的相关工作。完成海化教学楼设施运行改进工作。研究确定实训室运行保障办法。配合徐汇区漕河港生态治理工程和防汛墙改建,完成海华大厦西面亲水平台的建设以及河道旁边的绿化、照明等工作。
(十一)以全协行政学院事务工作分会上海培训基地挂牌为契机,推进后勤管理服务品牌建设。
(十二)全面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建设。在强化财务预算管理理念,2012年11月至12月,进行两次“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 的讨论。在完善财务预算规章制度方面,2013年上半年完成所有财务预算制度梳理修订工作,下半年完成校院财务手册制作工作。在改进财务预算管理方法方面,2013年3月,做好拓宽预算经费卡的应用范围和改进预算经费系统控制方法的工作。在健全财务监督核算体系方面,2012年11月,完成年终预算执行的督促、审核、近年基建项目的对账梳理工作。在加强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管理方面,2012年12月,完成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的第一次修改完善工作和 “教学经费”项目的绩效考评工作;根据财政要求加大公务卡使用的审核力度(配合制度的出台)。2013年6月继续按要求完成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管理工作。
(十三)完善安保监管方式。制定并完善《保安工作监管条例》,严格执行《校园车辆行驶及停放规定》及其两个实施细则。合理布局全校电子监控系统。抓好安全、消防、应急处置及治安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
(十四)安装校园出入身份识别系统。通过本系统的实施,提高人员出入校园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优化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科技手段。
来源:上海市委党校网
|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