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他山之石(已经停用)
营造链条效应 量化教育效果
发布日期:2010-12-15

  作者:董丽英


  地市级党校面对基层,承担着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重任。两年来,江苏省常州市委党校服务基层干训、立足本土特色,明确党性教育高要求,实施党性教育项目链条化、党性教育结果软性量化的方法,开辟了党性教育的教学新格局,提升了党员素质。在这一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四位一体的连动工作机制。


  1.以省级廉政教育示范基地为依托,发挥实体功能。常州市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是在我校设立的面向全市党员干部进行党风廉政宣传的主阵地,该基地于 2008年成立并被评为江苏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教育示范基地非常具有特色,廉政教育馆能够以声、光、电手段模拟再现重大警示案件,给人以视觉、听觉的强烈震撼,引发心灵的碰撞;廉政文化园以警钟、百廉镜、鉴石等警示物品发挥潜移默化的渗透效果。该基地每年接待本市和外省基层参观团队上万人。


  2.创建党性分析室,突出提升功能。2010年我校成立党性分析室,运用党性教育信息化手段和信息管理系统,在动力和内因上尊重受众的学习欲望,在方式上开启从满足需要到被需要的转变。具体党性分析流程为:学习党的经典文献→阅读《做人篇》、《为官篇》、《党员篇》等学习资料→反躬自问→阅读《党性与党性分析篇》、撰写党性分析报告→党性锻炼知识测评(人机对话)→鲜红的党旗、庄严的宣誓。其中,阅读材料解决学员对党性教育的认识问题,党性分析让学员用高度的政治标准来对照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进行彻底的“回头看”,党性测试目的在于养成良好的党性锻炼作风,数个流程环环相扣形成系统跟进式专业进修培训模式。


  常州市第31、32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和第 35、36期公务员(正科)任职培训班的学员参加测试后,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党性修养得到极大锻炼和提高。


  3.以传统优势资源为载体,优化固有功能。一是党性教育课程设置立体、互补。建立党性教育讲题库、党性教育师资库,邀请党政领导干部和市内外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并颁发证书。现已选聘专兼职教授近20名,开设课程 20余个,建立警示教育和现场教学基地 10多个。党校将系列课程模块作为主阵地,以受众不同性质的需要为导向,党性修养、廉政建设、党史讲座、作风建设的专题课覆盖所有主体班,每年向社会宣讲百余场。二是建立党性教育资料库。包括图书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等。资料来源包括中央党校、各省委党校和各兄弟党校、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各类资料每年充实、更新一次。在教研一体化带动下,党建理论和政策研究与时俱进,引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保持与党的政治方向高度一致。


  4.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彰显延伸功能。“常州市委党校党性分析系统”作为常州市网上党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上传最新视频资料、领导讲话、重要文献,满足不同地域基层党员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需要。网络互动平台在起到资源共享的同时,通过来访者的留言和建议征求反馈信息,通过对学习效果的统计分析进行效果评估,达到持续整改提高的作用。


  经过两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校党性教育系列化链条效应初现,也获得了很多体会和启示。


  1.链条效应的意义不仅在于一种教学方式创新,更为重要的在于满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个性需求。党性教育系列化的特点在于实施四位一体功能组合的品牌战略,制定分类别、区层次、定岗位的培训项目。对在校培训学员制定综合菜单,实行组织要求与个人需求结合;非在校党员实行特殊需求与组织服务相结合。横向分类别,纵向塑特色,每项功能分开可适应不同对象类别,组合可实现同一对象类别的不同需要。


  2.链条式党性教育的亮点是软性量化学习效果,提升内生动力。一是采取学情通报制度和理论学习、党性锻炼双百分量化考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评估党性锻炼的成果,测量党员“德”的境界,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党员干部,并可作为推荐、选拔和使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重塑内因切入、外因约束模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员自觉党性锻炼的热情,增强了党性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3.提升链条效应的关键点是强化管理者与资源库建设。一是加强党性教育培训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注重培训、促进交流、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二是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为原则积极拓展实践教学基地,使之成为优秀的党性教育资源汇聚平台。目前我们已整合本市及异地十余家廉政、传统教育基地,为不同班别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方案,提供一流的基层党性教育培训。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委党校)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