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他山之石(已经停用)
浙江省委党校制订《关于提升教学品质打造教学品牌的若干意见》
发布日期:2009-05-26
  4月下旬,浙江省委党校在深入调研论证、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站在党校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和出台了《关于提升教学品质打造教学品牌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认为,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实践的深入对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干部教育培训主体多元化的新格局对党校培训教学提出了新挑战;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化的干部队伍对党校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着新期盼。面对新要求新挑战新期盼,党校只有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品质,打造教学品牌,才能更好地完成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真正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用。

  《意见》是浙江党校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总体部署,分为“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基本原则”、“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方式方法”、“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教学保障”等七个部分,二十八条,全文共4500字。

  《意见》提出了打造品牌战略的核心思路。新一轮教学改革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把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围绕打造品牌课程、品牌师资、品牌教材和品牌基地,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和教学保障,不断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党校教学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品牌主要体现为“品质优异、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竞争力强”四个优势。

  《意见》明确了打造教学品牌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党校“姓”党。党校教学必须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坚持“三个服务”。党校教学必须紧紧围绕“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为浙江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服务”的要求组织实施。坚持注重实效。党校教学必须坚持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理论武装、知识传授和党性锻炼,增强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坚持开放包容。党校教学必须开放、包容地对待平等有序的竞争环境,整合利用干部培训所需的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实行党校系统内的有机联动、系统外的开放联合和校内学科间的相互联手。

  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是打造教学品牌的根本路径。《意见》提出,要根据“三个服务”的要求创新培训内容,努力形成基本理论、必备知识、能力培养和党性修养为基本框架的教学内容结构体系。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分类培训,强化专题研修,倡导自主选学,推进开放办学,开展异地办学和出国出境培训,充分利用一切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富有活力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要加强和改进讲授式教学,深化研讨式教学,推广案例式教学,做精现场式教学,拓展模拟式教学,完善课题研究式教学,不断创造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步扩大热点问题研究和社会调研的比重,努力实现课堂教学、问题研究和实地调研的有机结合,真正把党校教学转移到研究性教学上来。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与教学保障的不断优化,是打造教学品牌的基础条件。《意见》提出,要以项目制管理强化教学管理,以名师名课评选强化师资管理,以“双百分考核”强化学员管理,实现教学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要推出一批品牌教师,培养一批年轻俊秀,引进一批拔尖人才,选聘一批名师名家,坚持内外结合、专兼结合、质与量结合、培养与使用结合的原则,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要根据今后干部教育培训的任务需要和办学规模,切实加强品牌教材建设、品牌基地建设、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办学经费保障。

  《意见》充分遵循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在规律,将推动党校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使党校当前和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依循,对于浙江党校的科学发展,党校在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发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浙文)
  
                                                                                                               (摘自中央党校网)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