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
密切党群关系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
发布日期:2025-04-20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5年4月20日    作者:敬志伟 刘桂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执行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破题,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推动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好转。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作风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党关于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认真学习和系统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风问题的本质是党性问题

  任何政党,都具有一定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都存在着如何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问题。无产阶级政党党群关系的独特之处,就是代表群众的广泛性和利益的一致性,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强调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能否高度关注人民群众的政治诉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区分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准,也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把“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并深刻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毛泽东同志曾对党群关系作过五种生动形象的比喻,即:学生与先生的关系、种子与土地的关系、鱼和水的关系、孺子和牛的关系、主人和公仆的关系,强调人民群众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力量之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巩固和加强党群关系,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强调:“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我们改进作风,不能简单就事论事,以为把眼前存在的作风问题从面上解决了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举一反三,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这是改进作风的一个重要着眼点。”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峥嵘岁月,虽然发展环境不同,工作任务各异,但“群众观点”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宗旨,“人民情怀”始终是我们党不变的坚守。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是心心相印、血肉相连、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关系。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战胜了前进道路上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艰难困苦,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极其薄弱的建设基础和极为艰难的发展环境下,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国际国内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坚定不移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让一个老乡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民生质量不断提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到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中。祖国大地上发生的每一点可喜变化,都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生动实践。这份人民情怀的忠诚坚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的蓝图越来越清晰。

  就整体而言,现阶段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但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经不住考验,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宗旨意识淡漠、公仆意识弱化;有的官僚主义习气严重,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有的形式主义作祟,热衷做表面文章;有的漠视人民群众利益,特权思想严重,等等。这些现象虽然只发生和存在于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却严重地离间了党群、干群关系,挫伤了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要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从党员领导干部入手,加强作风建设。

  现阶段密切党群关系的着力点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实践自觉,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项终身课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坚定理想信念,恪守初心使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对人民群众有没有真挚而深厚的情感,不仅关乎我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更关乎我们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判断一名党员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准。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坚决纠正各种各样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当前,在城市,我们要重点解决好居民搬迁、城市管理、食品安全、劳资纠纷、物业管理等问题;在农村,要着重解决好土地征用、村级债务、基层选举、干群关系、环境保护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大。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高度重视,要认真研究,理顺工作思路,制定具体措施。现阶段有条件尽快解决的,决不可拖延推诿;条件不成熟,一时无法解决的,要认真向群众做好说服解释工作,统筹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反应机制。及时、准确地了解社情民意,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保证领导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重大改革政策和工作部署出台时,必须充分调研和缜密论证,做好可行性分析,制定工作预案,防患于未然。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对于人民群众正当合理的利益诉求,要及时研究解决;对于群众不切合实际的要求,要做好解释工作。决不能采取拖延搪塞的态度,更不能为了所谓“政绩”,有意掩盖矛盾,转嫁矛盾。

  健全和完善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的保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党员干部要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少交学费,就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切实维护并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改革发展成果的享有者。

  大力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工作。新时代的党群关系,始终伴随着大量的思想是非问题,这也就决定了密切党群关系的过程,就是引导和帮助群众解决思想是非问题的过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认清自己作为群众向导的责任担当,高度重视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深刻变化,认真把握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既要统一思想又要尊重差异,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实际问题。要在继承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