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5年4月3日 作者:张松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施路径。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从“加快”到“加紧”,凸显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青岛市被赋予“强龙头”使命担当,围绕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青岛深入实施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抓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点任务落实,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逐渐走出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路径。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抓重点、攻难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走出一条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优化产业结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点。要改变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在青岛经济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加强对电力、石化、钢铁、建材、橡胶等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领域的应用,为绿色低碳产业创造市场空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青岛将突破发展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装备5个产业,激发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提升产业支撑力,探索创新和变革驱动的绿色低碳增长新模式,推动绿色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青岛要加快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推行重点产品绿色设计,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加强园区循环化改造,全面推进产城循环发展。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完善循环型农业体系,加快建立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清洁能源高效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坚持“节约能源是第一能源”理念,把节能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大力实施节能重点工程,持续深化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提升能源整体利用效率,打造国家级能效领跑城市。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为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链,青岛在风、光、氢、储等多个新能源赛道积极布局,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元互补”的能源体系。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强化源头管控,新改扩建项目严格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在确保传统能源稳定供应的前提下,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加快推进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关停并转。
强化污染源管控,推动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强化污染源管控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抓手。严格环境准入,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上马,新改扩建项目需符合产业政策及污染物排放要求。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提高环保、能耗等标准,培育绿色工厂和能效“领跑者”。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实施低挥发性有机物(VOCs)原辅材料替代,积极推广替代试点项目,降低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VOCs排放。推进钢铁、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强化无组织排放管控和清洁运输。污染排放与资源利用管控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强化排污许可管理,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化改造,培育绿色制造示范。动态更新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推进绩效分级管理,实施差异化管控。对违法排污行为依法严惩,巩固“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机制。
加强生态保护,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
加强生态保护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前提。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其中,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改善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落实好11个国省控流域、20个国省控断面“一河一策”治理保护方案,提升全市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稳定性。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围绕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提升等重点领域持续先行先试。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强化综合系统治理,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环境综合治理效能。探索多领域多层次试点示范创建,推进崂山区、高新区、胶州市等省级首批城市、园区、社区试点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探索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模式。编制温室气体清单,开展发电、钢铁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核查,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
推进政策创新,强化监督与考核
政策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保障。制定和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绿色金融等,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的合作,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将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渠道,广泛宣传绿色低碳理念,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