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展先导产业,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
发布日期:2025-02-23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5年2月24日    作者:张彬

        2025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作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先导产业,是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的具体实践,是实现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必由之路,是青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先导产业对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的意义

  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需要先导产业发力。一方面,发展先导产业有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不断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技术等不断推陈出新,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持续演进升级,工业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等加快迭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形成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了信息通信联通、数据要素泛在的水平,形成的生产力远远超过传统生产力,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纽带,能够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关联产业提升运行效率,带动主导产业发展。从产业发展演进规律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是创新型产业体系的先导产业,未来必将成为支撑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

  另一方面,先导产业可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释放产业发展动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链条长,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程度深,正在不断与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融合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在元器件供给、信息联通、智能运算等方面,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同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各个领域加速融合,不断产生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数据,2023年末,全国工业、服务业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法人单位分别是1.5万个和2.5万个,占工业和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分别为15.6%和40.7%。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已成为各个城市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重要的产业标识。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青岛要“发挥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功能。近年来,青岛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速度加快。2024年青岛市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3.2%,2024年前三季度数据,青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增长20%以上。青岛市获批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产品创新、产业聚集、应用赋能、综合支撑等方面实现提升。此外,青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头部企业发展迅速,细分领域优势明显,有力地支撑了产业发展。

  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的着力点

  当前,青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的先导方向已确立,要释放产业发展动能,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还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科技创新,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关键领域发力。要在车规级芯片、新型显示技术等赛道实现突破,重点发展先进封装、人形机器人等赛道。要加快致真存储芯片项目建设,推动物元半导体先进封装生产线投产,早日实现先导产业相关产线竣工。要加强创新要素集聚,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细分赛道的项目招引,聚力在关键领域、核心产品、重要市场方面实现突破。要完善科技成果产权保护制度和科技成果要素市场化交易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和市场主体积极性,支持技术经纪人做好“科技红娘”,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优化“揭榜挂帅”机制,以项目为导向链接技术供需双方。提高产学研深度融合水平,完善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发挥学会、协会、商会、研究会等主体作用,设立科技合作共同体,畅通科技创新从研发投入到产品输出的全周期运行机制。用好论坛、博览会、展销会等产业互动平台和地方经贸合作平台,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国际合作交流。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高产业绿色化水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打头阵、当先锋”。

  要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链主”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及科技型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聚焦半导体、元器件、关键模组等细分领域,有效配置科技要素,实现技术突破,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塑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新质生产力。鼓励支持企业扩大研发规模,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水平,在车规级芯片、新型显示技术、磁存储芯片、先进封装等领域构建优势地位,在海洋领域大模型、垂直领域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细分赛道形成核心竞争力,尽早发布智慧港口、智慧城轨等行业大模型。加快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企业,推动形成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领军企业。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丰富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场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企业研发组织架构和技术路线决策执行机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建立能够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变革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加快产业融合,形成集聚优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与相关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创造出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夯实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础,加快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等设施建设,创新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柔性制造、服务衍生制造等模式。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深度融合,完善供应链配套体系,实现国产替代,提高产业链韧性。加强先导产业与信息技术服务、科学技术服务、检验检测、人力资源服务、财税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提高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水平。要发挥产业园区、示范区、集聚区等平台载体的作用,加快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为引领的产业集群。

  要完善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实现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内部和产业间的支持作用,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态势,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聚焦产业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复合型人才、高技能应用人才,搭建多层次结构化的人才体系,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要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强青岛大数据交易中心,发挥市场主体在数据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数据资产交易模式。设计、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提高基金资金周转率,完善引导基金“投管退”机制,建立社会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创新投融资模式,以基金投资、股权投资等招引企业,实现“补链”“延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实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第三,完善政策支持,优化先导产业发展环境。要深入研究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的细分赛道,明确产业发展规划和具体路径,发挥产业研究机构和专家智库的前瞻性和专业性作用,科学论证先导产业项目。要完善制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图谱,合理安排产业布局,将其纳入“十五五”规划编制中,因地制宜发展具有青岛比较优势的先导产业。加快制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行动方案,发挥制度型开放的先发优势,聚焦细分赛道出台产业发展配套政策,贯彻落实好《青岛市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动态监测研判先导产业的发展态势,聚焦先导产业关键领域精准招商。

  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将不断推动新业态、新模式涌现,要动态调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掌握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提供适应产业发展、匹配经营特点的政务服务。要优化审批流程,提供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提高智慧监管效能,完善审批与监管的协同机制,降低产业发展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要运用好系统思维,以产业需求、企业诉求为导向,提高产业关联方的分工与协作水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要建设好使用好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公共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服务好先导产业发展。要提高青岛先导产业的辨识度,形成具有青岛特色的产业品牌和行业标准,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和覆盖面,提高产业能级。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