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
加快打造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发布日期:2025-02-23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5年2月23日    作者:荆晓燕

       “白的灯台,红的屋瓦,弯曲的海岸,点点的近岛遥山”,郁达夫曾在《青岛巡游》一文中这样描写青岛的美景,其中“点点的近岛遥山”指的是青岛沿海星罗棋布的海岛。据统计,青岛区域海岛总数为120个,其中有居民海岛7个、无居民海岛113个。这些海岛各具特色,尤其是灵山岛、竹岔岛、大公岛、小管岛等风景优美,如一座座海上画屏,让人生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奇幻之感。青岛正积极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而将海岛旅游作为重点攻坚领域,统筹用好海岛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加快打造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无疑是一项有力举措。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生态安全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大公岛被称为“候鸟驿站”,灵山岛成为全国首个“负碳海岛”,这是青岛多年持续优化海岛生态环境所取得的显著成效。青岛要加快海岛旅游资源开发,也必须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持续加大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整治修复力度,充分保护滩、岛、林、礁等优势资源,维护海岛典型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通过太阳能照明、光伏发电、清洁能源改造等技术的运用,防止海岛环境污染;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全力推动GEP向GDP转变,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为山东乃至全国海洋海岛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青岛方案”。

  挖掘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品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充分彰显文化底蕴,擦亮文化IP,才能赋予文旅项目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触动人心的独特魅力,才能让文旅项目有可以规避同质化的核心优势和能够升级迭代的坚实支撑。在海岛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青岛历史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资源,提炼出具有独特内涵的文化精髓和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标识,通过场景化再造、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呈现。通过“一岛一策”策略,将每个岛屿的独特性挖掘出来,展示出去,宣传开来。同时,将阅读、展览、非遗手作等文化元素融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将音乐、电影、美食等休闲方式融入露营基地,充分彰显海岛“慢生活”特色,将海岛旅游变成“诗与远方”的美好体验。

  丰富旅游业态,优化游客体验。青岛拥有独特的山海湾城相融的城市风貌,若能在此基础上充分开发海岛旅游资源,无疑会让岛城旖旎风光更具魅力。目前,青岛周边海岛存在交通不便、旅游产品单一等问题,吸引力有待提高。对此,可通过海上巴士将小麦岛、小管岛、竹岔岛、灵山岛等海岛与奥帆中心、崂山等著名景点串联,让散落在海岸线上的海岛串珠成链,熠熠生辉;通过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通用航空等新技术的运用,发展深海旅游、低空旅游等海洋海岛旅游新业态;通过潜水、尾波冲浪、海上滑翔伞、海上摩托艇等海上体育活动的开展,让游客充分感受海上运动的“速度与激情”,最终形成滨海、海面、空中、海底一体的多元产品矩阵,把海岛的“颜值”切实转化为“流量”,不断增强青岛海洋旅游的特色与魅力,助力青岛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