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科技赋能塑造青岛新型文化业态
发布日期:2025-01-19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5年1月19日    作者:徐文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是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必然途径。青岛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世界电影之都”,必须抓住科技突破所带来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型文化企业,培育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业态,搭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服务平台,创新文化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整合提升原有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产业提质升级,将新型文化业态打造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大力发展科技型文化企业

  青岛高度重视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工作,坚持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化政策顶层设计。建立落实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将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纳入全市宣传思想工作要点,部署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创建工作。制定《青岛文化数字化行动方案》《青岛市“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加快推进青岛市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等一批相关政策文件,建设文化产业和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促进产业聚集。

  科技型文化企业是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主引擎,促进科技型文化企业发展是塑造城市新型文化业态的首要前提。一是要落实相关政策,为科技型文化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大力支持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创造更符合未来城市发展的数字科技、创意视觉、沉浸体验及各类展览展示项目。支持山东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青岛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持续发展,推动领军科技型文化企业发展。二是要继续评选各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选择在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业绩突出,新技术产业化推广应用成效明显且具有带动示范性,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效果明显且在本行业产生一定影响力的集聚类基地和领军企业,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三是要实施强链计划项目,加强文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支持文化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培育好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青岛元宇宙产业创新园等科技创新创业园以及歌尔、海信聚好看、海尔雷神科技、数字时间、大朋VR等从事虚拟现实开发、测绘、动漫游戏、角色IP产业的科技型文化企业。

  培育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业态

  近年来,青岛新型文化业态蓬勃发展,已成功举办凤凰音乐节、即墨古城民谣季,引进麦田音乐节,实施原创音乐扶持计划,加快推进乐都音乐谷建设。建成运营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藏马山影视外景地等重点项目,拥有国际顶级标准摄影棚、全流程后期制作数字影音中心、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高新视频云等高科技硬件设施,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山东(青岛)网络视听创作传播服务中心落户青岛,两处微短剧审核站获批成立,诞生了《流浪地球》系列、《刺杀小说家》《万里归途》等一批国产电影“里程碑”式作品,全市影视全产业链企业超过1300家,影视文化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

  面对技术日新月异、高速迭代所带来的个性化、沉浸式、体验式的新型文化业态,青岛必须立足自身特点,深入挖掘和整合传统文化产业优势,积极探索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推动青岛文化产业融合转型。一是要贯彻落实《关于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推动青岛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充分利用科技型文化企业创新成果,以智能信息技术为基础,推动5G高新视频、网络视听、新媒体、数字出版、网络会展、4K/8K电视、VR/AR等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拓展真人实景游戏体验馆、真人实景综艺节目、沉浸式喜剧影视等多元消费场景,打造影视文化、音乐演艺、创意设计、数字文旅等行业领军产业集群。二是要鼓励区市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符合区域特点的优势文化产业,引领带动文化和科技融合落地见效。如市北区以青岛中央商务区为载体,加快发展网络视听产业,推动出台支持文化创意高质量发展政策、促进文化街区商贸文旅产业集聚扶持政策;西海岸新区发展优势影视文化产业,加强影视拍摄制作软硬件建设,通过提升数字制作等技术,不断提升电影科技水平,深化“数字影都”建设;城阳区打造青岛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园,引进创意设计、新媒体、数字化、高科技等两岸文化创意企业。三是要通过举办各类非遗文化节、市集等活动,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广泛传播,将非遗项目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沉浸式非遗体验,让非遗文化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搭建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服务平台

  青岛文化发展平台建设成果丰硕。全市“公共文化云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数字技术,整合图书、文博、非遗、文艺等各类文化资源,建设全方位覆盖、多终端访问、多通道发布的平台。青岛市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在云平台推出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通过开发建设馆藏文物数据库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文物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通过AR增强现实互动展示等技术,使民众能够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与文物进行互动,增强文化体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为企业搭建展示交流平台,组织金东数创、歌尔创客等文化科技企业参展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组织青啤博物馆等参展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成功举办2023青岛数字文化应用发展大会,发布《中国数字文化应用白皮书》,公布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系列标准,成为国内首个专注于数字文化领域的综合性大会,为全国数字文化企业交流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搭建平台。

  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必须搭建科技型文化企业与政府、文化市场、文化消费者之间顺畅的沟通平台。一是继续打造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平台。参与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工程建设。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技馆等运用新技术开展珍贵文物、重点展品、古籍珍本的数字化工作,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大历史遗址保护和再现、博物馆纪念馆展品陈列的科技水平。全力打造“云游青岛”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实现智能导览、在线预订等功能。二是打造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构建面向工业设计、数字媒体、广告创意、网络传播、数字版权等领域的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三是打造文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支持建设5G高新视频、文化创意产业和智能制造、数字媒体金融创新创业共同体,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探索建立网上文化科技成果交易、区块链数字版权平台。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