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
弘扬红色文化,汲取奋进力量
发布日期:2024-09-06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4年9月6日    作者:王政堂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指引我们党和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从中汲取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在弘扬红色文化中坚定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基本国情相融合而生成与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等等,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弘扬红色文化中加强党性修养

  红色历史之所以被铭记,是因为它作为一种穿越时空的真理力量、精神力量,早已融入共产党人的血脉和基因。要把这种血脉和基因传承好、发扬好,就要加强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将党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锤炼过程,是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永恒主题。要加强理论修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加强政治修养,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要增强政治信念的坚定性、政治立场的原则性、政治鉴别的敏锐性、政治忠诚的可靠性;要加强道德修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锤炼品格意志、提升精神境界;要加强纪律修养,以党章和党规党纪为遵循,突出严守政治纪律,增强纪律观念,始终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要加强作风修养,做到执政为民有新举措、求真务实有新要求、廉洁从政有新成效。

  在弘扬红色文化中积极担当作为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接好历史接力棒,跑好我们这一程,就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不务虚名、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真正交出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答卷。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