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4年8月14日 作者:魏丽莉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要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利用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变革的必然要求。青岛要发挥优势,抓住机遇,积极作为,努力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中打头阵、当先锋。
强化“双枢纽”的区位优势
青岛要抓住区域能源合作重大发展机遇,发挥“双枢纽”区位优势,完善能源要素配置方式,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引导强化不同能源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方面的交流合作,积极承担全省能源枢纽中心职责。聚力胶东经济圈能源互联互通,系统推进能源安全高效与绿色低碳发展。同时,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多渠道承接海内外资源,以服务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目标为更高政治站位,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绿色投融资和国际碳市场,建设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国际碳交易中心,为建设绿色低碳上合组织国家命运共同体和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此举可以汇聚绿色低碳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打造山东半岛乃至“一带一路”双节点的能源交易枢纽中心。
发挥新能源产业优势
青岛应积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可再生能源、氢能源等新能源利用、新能源汽车制造、“互联网+”智慧能源、节能增效、先进储能、二氧化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重要创新领域拔得头筹、取得突破,同时带动和活跃碳排放权、用能权、绿色电力及绿证等市场化交易行为。以海上风电为主战场,通过技术引领、政策机制创新等多种方式,推进近海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和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发展,鼓励渔光互补、农光互补、风光储多能互补等“光伏+”示范项目,推动光伏规模化发展。发挥青岛富集的副产氢储备、丰富的下游场景等方面优势,加快氢能“制—储—运—用”全产业链一体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建成“东方氢岛”。结合国家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交通工具发展目标和青岛新能源汽车发展实际,出台更加明晰细化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加速产品升级,支持产业链延伸和鼓励高端工业品的开发和应用。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加速推进青岛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发挥能源大数据科技平台优势
依托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泛能源大数据战略与研究中心、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等,按照青岛“上云用数赋智”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积极开展能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现数据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助力青岛实现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和碳达峰双赢。同时,部署引进效益高、市场需求量大的产业投资项目按现行生产标准在青岛落地,加速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催生绿色低碳战略新兴科技产业发展,推动青岛相关绿色技术提升。同时,加强泛能源大数据与战略研究中心和青岛产权交易所的全面合作,应用最新技术,加强生态、环境、资源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体系建设和共享,与碳排放、碳金融、碳资产管理及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建设统一核算、确权、交易、融资、监管和考核体系为一体的“一站式”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过程服务平台,为生态资源在状态监管、资产属性、价值变现、融资增项等领域的落地应用和落实最严格的监管机制提供技术支撑。
发挥政策集成优势大胆创新
抓住青岛绿色城市试点机遇,密切关注国家有关政策动向,加强与人民银行、国家银保监会等部委的密切联系,依托青岛绿色城市试点平台,积极向国家争取将绿色发展银行区域大行或分支机构设立在青岛,以此为纽带为青岛集聚绿色发展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提供条件。
加快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在试点框架下推进中欧气候投融资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强同国际权威金融机构的联系,推动欧洲能源交易所中国代表处落户,助力西海岸新区打造“唐岛湾论坛”等永久性气候投融资国际对话平台。抓住即墨区、城阳区和莱西市“两区一市”作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试点机遇,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形成具有青岛特色的“两山”理念转化模式。加快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艾山地质遗址、平度大泽山、大公岛等省市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GEP),推动核算结果有效运用。建设“森林生态银行”,通过生态修复及价值溢价、生态环境资源权属交易、资源产权流转、生态产品经营开发等市场化、多元化渠道,实现生态产品价值。
|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