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
巩固文化主体性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发布日期:2024-04-20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4年4月20日    作者:徐文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大论断,这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不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深刻理解文化主体性的丰富内涵

  主体性是最重要的现代观念之一,一般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个人看法以及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活动的地位和特性,是人把自己区别于他者进而形成自我意识的依托。当人丧失了主体性时,也就失去了自主性和能动性,沦为他者所控制的奴隶。国家、民族在交往交流中也会成为相对于他者的主体,具备主体性。国家、民族的主体性表现为特定区域的人们在历史活动中形成不同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文化传统、价值理念、民族特质。本国家、民族的成员具备并认同此独特文化传统、价值理念、民族特质,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而奋斗,使国家、民族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共同体。国家、民族主体性在精神层面即体现为文化主体性。一个国家、民族一旦丧失文化主体性,文化就立不住、行不远,其成员会失去对国家、民族的自我认同,进而失去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而奋斗的动力。

  国家、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形成自己的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一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儿女奋起反抗,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使整个中华民族进一步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文化传统、价值理念、民族特质,建立起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深刻把握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意义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关乎国本、国运。一个国家、民族受到武力威胁时可以奋起反抗,但是当其历史被践踏、文化被解构,丧失了文化主体性时,就会失去凝聚力和向心力,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200多年前,中国处于“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前夜,龚自珍等一批先觉者已经察觉到民族危难即将到来,大声疾呼:“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指出了捍卫文化主体性对于国家存亡继绝的重要性。而中华民族之所以在近代能够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从落后挨打走向民族复兴,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失去自己的文化主体性。

  当一个国家、民族拥有文化主体性,其文化就会产生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不断强化成员对国家的心理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将全体成员凝聚成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是全体中华民族成员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精神源泉,是全体国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基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依托。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可以增强我们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增强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团结一心应对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不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第一,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起来的,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首要前提是,继续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巩固文化主体性提供政治保证。必须勇于改革创新,研究新时代新问题,拓展文化视野、更新思想观念、丰富宣传手段,不断激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内在活力,提升应对新时代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激荡和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能力,为巩固文化主体性提供能力支持。必须加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人才队伍建设,把讲政治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第一位要求,坚定不移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求真务实,深入落实“四下基层”制度,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为巩固文化主体性提供人才保障。

  第二,不断推进“两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推进“两个结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守好中华文化的“魂脉”;必须坚持从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出发推进二者有机结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汲取能量和滋养,涵养中华文化的“根脉”;必须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立足于本国本民族实际,吸收、借鉴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在新的起点上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必须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第三,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巩固文化主体性提供强大现实支撑。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国家、民族能不能自信,归根到底还要看发展成就。国家强大了,生活富裕了,人民自然就能对国家、民族产生自豪感和归属感。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人民才更加拥护党的领导,增加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我们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真心实意谋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引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伟大发展成就鼓舞士气、振奋精神,进一步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凝心聚力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