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
让共建“一带一路”形成全球共识
发布日期:2024-01-12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4年1月12日    作者:李怡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旨在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促进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文化、人文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勇担环境责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化,生态文明领域合作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

  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青岛市国际关系学会会长丁金光指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气候治理紧密联系,需着力提升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中共聊城市委党校丁佳琳指出,以绿色“一带一路”为切入点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应当从加强全球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和夯实多边合作的经济关系两个方面发力。

  搭乘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打造上合示范区创新平台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正在掀起第四轮科技革命。上合示范区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新平台,应进一步加强其创新功能,促进创新资源交流互换,孵化创新项目,激励服务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

  对于上合示范区应如何切入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这一问题,青岛市委党校薛风平教授认为,要从树立跨境技术转移的理念、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视国际科技人才引进、加强高端国际科研机构引进、培育高端科技服务业、营造科技合作氛围六个方面来落实。山东大学特聘教授、上合研究院副院长郭庆存指出,中国后续的创新将更加重视绿色创新,上合示范区应该致力于打造基于双循环的、面向上合组织成员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转化管理平台。

  发挥本地优势,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青岛科技大学赵洪娟教授指出,为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青岛要持续推进上合示范区创新发展,加快上合示范区平台化建设,构建沿黄河流域城市战略通道。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副教授滕向丽分享了烟台龙口南山集团在境外建立省级工业园区的实践经验,并指出,建设境外工业园应成为中国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资源有序、有效配置,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中国制造“走出去”,有利于释放优势产能,助推国内企业转型升级;通过境外工业园引导中国制造业在当地投资建厂,有利于促进文化融合,发挥民间外交效应。

  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党校系统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全方位、深层次、广领域、多维度地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实践进行研究阐述,深刻总结了建设国际合作新平台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成效和新经验,深入剖析了当前国际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挑战与战略机遇,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提出政策建议,深化了对国际治理体系变革、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问题的认识。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