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以科技支撑、品牌引领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1-02-05

  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当前,应把科技支撑、品牌引领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重要战略思路和举措,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实质内涵,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研究,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专业化能力和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的水平,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经济工作各方面。

  一、认清特色优势与问题不足,重塑青岛“品牌之都”形象

  青岛市依海而兴、以港而建,海洋是青岛最大的特色和优势。通过实施海洋强市、海洋强省、海洋强国战略以及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西海岸新区)、中国蓝谷的建设,尤其是青岛发起“海洋攻势”“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持续推动了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特色日益显现。除此之外,青岛还享有啤酒之城、音乐之岛、影视之城、帆船之都等“品牌之都”美誉。青岛作为幸福宜居城市、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上个世纪80年代便审时度势,推出名优产品培育计划,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五朵金花”的美名享誉海内外。从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到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青岛品牌战略收获了市场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作为山东蓝色经济的龙头城市,在全国品牌建设和品牌创新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2018年9月20日,中央深改委第四次会议讨论通过《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要加快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协调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办法。要抓紧研究制定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服务业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政策,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带动引领整体高质量发展。

  在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数字经济时代,以科技支撑品牌战略深入实施是引领带动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如果“品牌青岛”始终躺在过去的成绩上裹足不前,品牌建设不能跳出几个大企业独领风骚的旧有窠臼,实现大中小潜力企业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青岛与深圳、上海等城市的差距将越来越大。

  在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国内外市场的当下,既享有“品牌之都”盛誉、又具有“品牌之都”实力的青岛不应落后,应敏锐把握时代风向,乘势而上,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紧紧抓住青岛品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先机,着力强化科技支撑、深入实施品牌战略、重振“品牌之都”雄风,让青岛再次迎来百花齐放、品牌丛生的新时代,把青岛建设成为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二、以科技支撑、品牌引领青岛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新时代的品牌建设已经不是单体企业赢取市场的竞争行为,而是由国家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区域经济板块共同推动的一项国家经济战略,是政府与市场联手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实现供需结构升级的战略方式。在互联网和品牌引领消费的新时代,以科技支撑、品牌引领青岛高质量发展,既承接青岛已有优势,又呼应国家的品牌引领计划,可以有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率先走在前列。

  以科技支撑海洋经济率先发展。以科技支撑海洋经济率先发展的着力点在于,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经济发展动能,彰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是着力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品牌。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定位、清晰使命、完善功能、强化服务、加大宣传、提升形象,处理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纵向课题与横向服务的关系,尽快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品牌形象,更好发挥引领海洋经济、海洋科技高质量发展作用。二是大力建设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品牌。既要赋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自主处置使用权,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加大科技人员股权激励力度,完善科技人员职称评审和奖励制度,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更要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型品牌机构和平台企业,引导其向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推进科技成果供需双方有机衔接,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瓶颈。

  以科技支撑功能园区转型发展。一是在科技资源上,把国家和省级高新区、经开区(简称“两级两类园区”)作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主战场。集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科技创新资源布局功能园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以“科技园区”“智慧园区”“生态园区”为发展目标,进一步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努力把“两级两类园区”建设成为高科技、复合型、生态化的新型经济区。二是在考核体制上,减少GDP数量的权重、增加高质量发展比重,突出对创新能力、品牌建设、生态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投资环境方面的考核。三是在政策措施上,支持“两级两类园区”创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推动建立严格有效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 对科技创新能力强、成效明显,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条件的企业,积极组织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在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的同时,将其作为考核园区的条件;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等绿色园区,围绕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创新“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绿色发展模式;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重点发展,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光通信、云计算等新一代产业。四是在发展思路上,通过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由追求速度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由工业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转变,由政府主导投资管理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式转变,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硬综合营商环境取胜转变,由招商引资为主向选商招才引智引技转变。

  以科技支撑交通低碳智慧发展。青岛具有陆海空铁一体化网络化的交通条件,正在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开展交通基础设施攻势。科技部门应紧紧抓住这一优势,以科技支撑推进青岛交通低碳智慧发展,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进上合示范区建设、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等提供支撑、作出贡献。一是支持青岛建设低碳智慧海港、空港、陆港,形成强大交通枢纽功能、发展低碳智慧枢纽经济,带动潍坊、烟台、威海、日照一体化发展、协同深度开放。二是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示范基础上,与交通、公安部门协同推进智慧治超治限系统,推进青岛交通安全管理率先发展。三是加快推进智慧立体停车系统建设,解决停车难问题,提升城市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以科技支撑农业品牌绿色发展。一是以科技支撑青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林牧渔研究机构要通过开放合作大力推广良种和先进技术,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大力推广智慧设施农业,建设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研学等综合品牌示范园区。二是以科技支撑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大力推进种植业、养殖业融合式生态化产业链模式,探索“种、养、加、能源一体化产业化模式”;以科技支撑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养殖场零排放、农田有机化、废物变资源、环境得改善的多重效应。三是以科技支撑农业秸秆利用。组织开展农业秸秆基料化、肥料化、原料化、饲料化、燃料化“五化”利用工程。四是以科技支撑农业品牌持续发展。实施农业品牌提升工程、农机服务机构与队伍培育计划,重点支持平度、莱西农产品品牌化发展、产业化运营、规模化发展,把青岛“科技化培育品牌、规模化发展品牌、标准化做强品牌、全过程维护品牌”的好做法发扬光大。

  以科技支撑工业品牌智慧发展。以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是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是影响国家间、区域间产业竞争格局的主要因素。要在率先发展中走在前列,就必须以科技创新大力促进工业企业及其产品品牌的智慧化、网络化、数字化、人本化发展。以海尔、海信、红领、歌尔声学等企业为引领和示范,支持其以互联网、平台化思维开展从市场需求、原料采购、加工制造、售后服务全链条的智慧化、网络化、数字化创新,尽快打造一批工业智慧化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园区。

  以科技支撑服务品牌高质发展。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支撑服务品牌建设与发展,促进服务业智慧化、人本化、高端化发展。重点抓好科技服务品牌建设:以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建设为总目标,以创新机关、创新园区、创新平台、创新企业的品牌化塑造为源动力,以科技创新服务品牌体系建设为主题,在全市创新创意创造领域科学有序、全面系统地推进,构建“品牌+科技+资本+生态圈+互联网”的创新生态与品牌发展格局,让“品牌青岛”建设围绕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全面开花、结出硕果,在新的城市竞争时期塑造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推进创新城市建设的“青岛动力”,再造青岛科技创新发展新优势,打好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

  以人才优势保障青岛活力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尤其是落实好正高职知识分子、各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医疗保健及休假疗养等待遇,大力选树、宣传科技成果创新转化先进人物和典型单位;高度重视企业家在创新驱动、品牌塑造、企业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做到熟悉企业家、服务企业家,为企业家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既要重视招商引资,更要重视招才引智”的要求,真正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方针在每一个用人单位得到落实,让人才成为推进创新的第一动力、推动发展的第一要素。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