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 > 评论与解读
让汉语更多地“进入”英语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的一个视角
作者:《学习时报》评论员
发布日期:2021-06-07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无论如何离不开载体,这个载体就是语言,进一步说就是英语。全球人口70多亿,哪种语言使用的人最多呢?是汉语。但是哪种语言影响最大呢?我们不得不承认,是英语。全球有5000多种语言,英语具有最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不仅使用的国家多(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大约有40多个,约占所有国家的20%),信息存储广(互联网上存储的信息中有80%是英文信息,科技出版物70%以上是以英文出版发布的),而且国际传播离不开媒介,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媒体,绝大部分使用的是英语,每天从早到晚,全世界有影响力的政商人士也绝大多数是用英语来获知新闻和获取信息的。

我们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无论从哪个方面加强,无论向什么方向改进,都面临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就是语言。这是一个基础的问题,也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因为基础和基本,往往有所忽视。无疑,这些年我们在国际传播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较大成效,但是这个基础和基本的问题,却消解了我们的部分效能。很多中国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人的故事,我们自己听起来都常常受感动、受震撼,为什么老外听起来却不知所云、模棱两可?除了国家观、民族观、价值观的差异外,语言的转换是有天然障碍的,这是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之所以能够称霸全球,除军事、科技和美元之外,语言是他们的第四张王牌,并早已形成事实上的“语言霸权”,这一霸权的影响力无孔不入,无处不存,防无可防。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如同人民币一样,在全球的使用范围逐步扩大,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但要取得和英语一样的地位,无疑还有较漫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也不是无可作为,不仅不是无可作为,而是应该大有作为,这个作为不是“硬”作,而要“软”作,更要“巧”作。其中,让更多汉语“进入”英语,就是一个可以选择的路径。

其实,英语是一种很开放的语言,我们在学英语的时候,都知道英语的“外来语”之说。所谓外来语,就是一种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其他语言音译或简单直译而来的词语。实际上,大多数的英语词语都源自于其他语言,如拉丁语、德语、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等等,当然也包括汉语,大约50多个语种。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50多个语种,基本上就没有英语了。

那么,汉语作为外来语,在英语当中是个什么情况呢?两个判断,一是不少。饮食方面有jiaozi(饺子)、doufu(豆腐)等,历史方面有Laozi(老子)、Tao Te Ching(《道德经》)等,文化艺术方面有Kungfu(功夫)、pingju(评剧)等,科学技术方面有suanpan(算盘)、taikong(太空)等,此外,近年来一些网络流行语被译为英语后,也成为常用表达方式。二是不够。不是一般的不够,而是远远不够,这个不够不仅仅是指数量不够多、速度不够快,还是指在语言的广泛度和深刻度上的不够。这个不够更是指,它与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相匹配。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下,汉语应更多地、更快地、更广泛地、更深刻地进入英语。

我们不仅看到中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这样一个有利的时代背景,还必须利用汉语的构合特点加快汉语进入英语的步伐。汉语的文字虽然是方块字,但亦是拼音文字,而汉语的拼音与英语的字母在书写上是完全一致的,这为汉语进入英语提供了天然条件,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一优势,对诸如“小康”等时代感强烈的汉语词汇不再做英文翻译,而是像“豆腐”“功夫”一样,以拼音字的形式直接进入英语。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文化的交流互鉴,基础是语言的交融互进。语言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我们在这个自然的过程面前不可太被动,而是要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对汉语进入英语重大意义的认识,并把它作为落实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抓紧抓好。

来源:《学习时报》2021年06月04日A1版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