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校工作 > 理论研究
以“投资于人”塑造发展新引擎
发布日期:2025-06-22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5年6月22日    作者:倪庆东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这为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明了方向。“投资于人”的核心在于优化投资结构,将更多公共资源投向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推动实现人力资本提升和消费潜力释放的协同互动,进而塑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口高质量发展同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相辅相成,“投资于物”有利于夯实高质量供给的物质基础,“投资于人”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进而促进人口的高质量发展。以“人”为核心推动二者紧密结合,有利于推动高质量供给与高品质生活良性互动,为塑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提供支撑。

  “投资于人”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资本、土地、劳动等被视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人的因素更多被看作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数量投入,从而形成了更多依赖资源要素投入数量扩张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当前,伴随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模式面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限制,“投资于人”逐渐成为塑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重要抓手。“投资于人”通过提高劳动者知识含量和技术水平促进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为新质生产力的生成奠定基础;“投资于人”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过去注重“投资于物”而造成“投资于人”相对滞后的短板,将为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国际经验来看,经济发展的驱动逐步从“投资于物”向“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协同转变,进而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投资于人”,加大对教育、医疗等的投入,促进人力资本形成,从而为劳动生产率提高、供给质量提升奠定基础;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企业利润增长提供支撑,进而通过劳动报酬提高、财产收入增加等提高居民收入。同时,“投资于人”更注重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投资,有利于改善民众生活品质,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投资增长、就业质量提升、消费升级的良性循环,从而打造消费新引擎,打开内需增长的空间,打通经济循环的堵点。‌

  “投资于人”塑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着力点

  2025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加注重项目支撑。把发展任务转化为具体项目,实现项目全领域覆盖、全要素体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链条责任落实,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发展为民。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惠民实事,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这为青岛统筹“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提供了发展方向。基于此,以“投资于人”塑造经济发展新引擎,需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和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的重要结合点,是激发内需潜力的重要领域。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还将带动居住、教育、卫生等设施投资需求。而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减轻后顾之忧,为消费潜能的释放提供支撑。为此,首先,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要求来看,主要任务是解决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要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促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其次,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纳入义务教育保障范围,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等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再次,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合理安排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二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是“投资于人”的基石,是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的关键环节,要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首先,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持续优化幼儿园结构和布局,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优化联盟办园模式和评价办法。持续推动新建、改扩建幼儿园行动;推进中小学扩优提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地域限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争取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覆盖。其次,完善与高等院校的常态化战略对接机制,通过校地联席会议、专项创新改革会商等,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调整高等院校专业布局,增加新兴专业和交叉学科的比重。以康复大学等为依托打造新型研究型大学,引导高等院校聚焦青岛创新型产业、现代海洋产业的重点领域,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式创新。再次,健全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拓展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是深入推进健康青岛建设。健康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障水平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和劳动能力,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是“投资于人”的重要方面。首先,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其次,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加快医疗资源扩容与优化,加大市级攀峰学科和重点专科培育力度,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加快推进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建设,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能力。优化医疗资源区域布局,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地区延伸,推动医务骨干深入基层开展对口帮扶,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发展,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四是推动高质量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投资于人”的重要环节。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首先,加大各类资金资源统筹支持力度,以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就业能力提升行动。其次,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强化灵活就业人员岗位信息对接,支持劳动者通过线上线下实现多渠道就业。健全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激励保障措施。积极畅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渠道,提升参保和待遇享受的便捷度。再次,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健全标识统一、布局合理、服务规范、运行高效的基层就业公共服务网络,搭建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就业事项一体化办理、精准化服务。加强创业培训和指导,强化创业意识培育,提高创业者应对实际问题能力。

  此外,要完善“投资于人”相关配套政策。提升“投资于人”相关政策的系统性,强化部门协调上下联动,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运用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等机制促进各领域政策合力的形成。要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投资于人”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养老、医疗等和发展型消费相关领域投资,塑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