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校工作 > 理论研究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5-22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5年5月22日    作者:张彬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养老服务业作为一个兼具民生保障与产业发展双重属性的重要领域,是民生事业与朝阳产业的深度融合。养老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能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破解养老服务难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基于此,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需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深度融合

  只有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深度融合,才能产生养老服务业内部的协同效应,促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两者深度融合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发力。

  一是提高养老公共服务属性。加强养老服务业财政资金投入,完成养老服务业场地设施等建设,确保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兜底保障服务,弥补养老服务“市场失灵”造成的服务缺位。优化配置农村养老服务资源,完善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大幅提高农村养老公共服务水平。鼓励支持企业盘活利用资源,扩大养老服务规模,提高养老服务效能。提高养老服务政策的协同一致性,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事项形成政策合力。制定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明确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方向,建立健全两者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背景下完善康养领域的审批监管。

  二是提高养老服务产业供给水平。发展壮大养老服务企业,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治理机制。提高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照护服务水平。根据老年人消费偏好,优化外卖送餐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养生保健服务等。发展壮大养老人力资源服务、养老科技和智慧养老服务。引导企业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旅居康养产品,促进养老服务产业与健康、文化旅游、家政、体育、教育培训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购物、餐饮环境,完善居家、公共服务设施等适老化改造,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围绕优势产品和服务创建养老服务品牌。发展老年公益公证服务等老年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科技支撑构建智慧养老体系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智慧养老体系,将养老服务业涉及的老年人、社区及医护人员、康养机构、政府部门等主体有机联系在一起,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科技赋能下,老年人个性化的养老诉求可以及时、便捷得到响应,养老机构和人员能够科学准确地开展养老服务和管理决策,政府部门也能根据养老服务发展情况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

  一是提高适老化科技产品的智能制造水平。加强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等适老化科技产品的设计研发强度,运用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技术提高制造效率,降低适老化科技产品制造成本,加快适老化科技产品的普及应用。根据不同的养老服务场景开发多层次结构化的产品和服务,因地制宜形成养老服务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二是加快智慧平台建设和应用。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动态掌握康养、护理、评价反馈等养老服务情况,提高智能监测水平,确保养老服务的安全与效率。运用养老服务智慧平台产生的数据信息开展服务衍生制造,改进养老服务装备。设计开发针对老年人旅游出行的互联网服务平台。

  三是加强养老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提高养老服务软件和装备之间的标准化集成水平,运用科技手段升级改造已有的养老服务设施,提升智慧养老体系的适老化水平。提高食品、药品、医疗用品及器材的检验检测水平。定期举办养老科技博览会、展览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动养老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

  强化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支撑

  一是加快解决养老服务人才短缺难题。加快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落地实施,畅通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评价考核办法,增强行业吸引力,激励更多人才充实养老服务专业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加大职业教育培训的规模,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设置专业护理学院以及在大学内设置护理二级学院,加快培养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的护理人才,优化“订单班”设置模式,提高养老服务业人才水平。

  二是保障养老服务业用地需求。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科学规划养老服务用地布局,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保障养老服务用地规模,完善养老服务用地监管机制。提前研判养老服务融合业态的用地需求,积极应对养老服务新模式、新场景、新产业的土地需求,合理确定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供应价格。

  三是优化养老金融服务运行机制。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规范运作和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创新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管理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发展个人养老金业务,科学开发商业养老保险,丰富养老金融产品种类。根据老年人生活习惯完善线下服务和线上服务,解决其在金融服务中遇到的问题。加强金融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提高老年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引导老年人理性参与金融活动。金融机构要加强风险识别和应对,守好底线,确保养老金融安全有效支持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