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5年4月27日 作者:薛风平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数智化、绿色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发展的必然性
现代产业数智化、绿色化发展,符合时代潮流。数智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内容,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大数据战略等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以数智化驱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本特征。数智化、绿色化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居于同等重要地位,二者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数智化为绿色化提供技术支撑。智能家电、高端化工、现代轻工等产业通过产业基础数智化再造和重大装备数智化升级,推动制造工艺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降碳减污扩绿,提高“绿色含量”,实现产业绿色化发展。绿色能源、低空经济、生命健康等产业要走数智化道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5G技术建设产业“智慧大脑”、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工厂,实现数智化为产业绿色化赋能。绿色化为数智化发展增效。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自然、经济、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绿色化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科学选择。通过推动产业体系绿色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向绿色转型,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更和谐,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数字产业要走绿色化、低能耗、无污染、零排放发展道路,为生态环境建设作贡献,实现绿色化为产业数智化发展增效。
数智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路径
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产业是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发展的基础。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高端软件等新一代信息产业,借鉴上海、苏州发展信息产业经验,研发智能芯片,开发智能家电、智能穿戴、AR、VR等智能终端。攻克人工智能核心算法,探索通过创新算法突破大模型技术的新发展路径。依托青岛数据集团,统筹全域数据,推进数据资产化,扩大数据交易规模。人工智能产业追赶杭州、深圳,超前布局算力中心,依托青岛科研优势、产业特色,拓展海洋大模型应用场景,研发智能家电、智慧金融、智慧港口、智慧政务等行业大模型。依托人工智能产业园,面向全球引进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面向制造业、智慧海洋、现代农业、智慧交通、医养健康、文化旅游等领域,推进“人工智能+”计划。
建设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推动工业数智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绿色工厂要实现数智化,智能工厂要坚持绿色化。抓住石化、炼化企业搬迁至董家口的机遇,实施数智化改造,建设绿色低碳的智能工厂。建立绿色制造体系,在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推广绿色标准,发展绿色物流。家用电器、汽车、电脑、手机、轮胎等推行绿色回收,确保末端回收。提升家用电器、汽车轮胎等废旧产品拆解工厂的数智化水平,打造再生资源领域的智能工厂。
发展智能电力装备,开发海洋能,推动绿色能源数智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海洋空间广阔,风力强劲、光照时间长,海洋能源开发潜力巨大。依托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单位,支持上海电气上合风电装备产业园、汉河电缆、金凤科技等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开发智能海上风力发电装备、深海电力传输电缆、海上智能安装设备等,组建海洋陆上一体电力网络,建立海上风电数字模型,陆上远程监测、遥控海上发电装备,根据风向风力自动调整风机叶片,培育海洋能源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海洋能源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推动绿色城市建设。
发展智慧设施农业,开发健康食品,推动农业数智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运用无人机、北斗卫星导航、滴灌等智能技术,精准耕地、播种、施肥、灌溉,发展精准农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建设温室大棚,实现智能供暖、排湿、浇灌,智能养鸡场实现上料、饮水、集蛋、降温、消毒等全程自动化。智能技术赋能食品加工业,制定绿色农产品质量标准,开发绿色农产品种子、种植监测、存储保管、加工制作等全生命周期的检测设备,以农产品深加工为方向,推动食品加工制造工艺数智化、仓储配送网络化,确保农产品健康,建设健康中国。
发展智能网联系统,开发新能源汽车,推动汽车产业数智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运用电能、减少碳排放,采用智能互联的自动驾驶、智能控制、物联网技术,推动汽车产业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依托青岛汽车产业新城、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西海岸汽车生产基地,支持一汽-大众、一汽解放、奇瑞、比亚迪、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等单位,组建汽车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聚焦整车智驾集成、整车域控,提升整车数智化水平,共同攻克固态电池、智能座舱、车规级芯片、智能底盘、电驱电控、车身轻量化和新材料等共性技术,有效解决电池爆炸燃烧、发生故障时难开车门等难题,生产安全绿色智能汽车。提升材料与芯片、零部件及整车等检验检测能力,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检验检测标准研究,构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测试服务支撑体系,完善监管平台功能。建设智能公路,组建“车路云一体化”物联网,优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运营环境。
发展智能建造,建设绿色建筑,推动建筑业数智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节能低碳的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方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选择。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持续提升绿色建筑比例,广泛采用低碳、零碳、降能技术和绿色建材,发展模块化、装配式建造工艺,推广建材循环利用,提高建筑垃圾再利用率。大力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等新技术,搭建数字住建一体化平台。发展建筑装配机器人、装修机器人、高层建筑消防机器人等智能装备,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建立建筑模型。
科技创新支撑数智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青岛加快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也为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提供了动力。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发展,要全面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精神。
首先,全面贯彻“创新是第一动力”思想。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加快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发展要依赖科技创新支撑。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凡是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都重视科技创新,凡是拥有强劲竞争力的产业都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水平决定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潜力,要统筹全市科技创新力量,围绕“10+1”产业链配置创新链,龙头企业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科研单位、大学协同创新,共同攻克产业的“卡脖子”技术,大力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其次,全面落实“人才是第一资源”精神。高端专业人才、企业家是“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素质和规模决定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高度。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装备等产业需要研发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青岛应面向全球,主动到世界名校招引尖端人才。同时,支持驻青高校围绕本地主导产业设置学科、开设专业,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培养人才。
再次,全方位无死角优化创业生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学习杭州“不叫不到、一叫就到、服务周到”经验,甘当“店小二”,全方位为创业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保姆式”服务。政府部门还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从制度入手,创造一个鼓励长期价值创造的环境,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营造高度包容、宽容失败的营商环境,
|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