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校工作 > 理论研究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日期:2025-04-12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5年4月12日    作者:高冠龙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简称《意见》)中指出,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于此,要在人才、组织、能力等方面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以此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进一步优化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打造高素质带头人队伍,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优化队伍年龄结构,重点培养具有现代视野和创新思维的年轻干部,充分发挥其在知识储备、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优势,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二是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依托数字技术平台创新教育模式,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三是健全激励保障机制,通过完善职务晋升通道、优化薪酬待遇体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等方式,切实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激发其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党员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石,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质量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为此,可从三方面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强化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突出村党支部书记在党员发展工作中的关键作用,确保发展质量;二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重点面向具有现代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群体,包括返乡创业青年、农业技术骨干以及退伍军人等,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完善激励机制,引导优秀人才服务乡村建设;三是完善教育培训体系,立足区域发展需求,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强化实践导向,全面提升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建引领的实际效能。《意见》中特别强调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全面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精简优化涉农考核。这就需要在党建任务逐级落实的过程中,以完善考核监督体系为抓手,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具体来说,一是立足本地实际,制定符合区域特点的党员干部行为准则,明晰乡村振兴工作目标,强化责任担当,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确保各项职责落实到位;二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因地制宜设置评价标准,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乡村振兴的长期性特征,精简考核频次,切实减轻基层工作压力;三是由县级党委整合监督资源,创新考核方式,通过引入专业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动态监测,增强考核的客观性和针对性。

  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强化发展集体经济能力。应选拔具备经营才能的人才进入村党支部,加强经济管理培训,并安排专业人员下乡指导。同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减轻村集体经济发展初期的资金压力,提供物质支持。二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意见》要求,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应发挥主心骨作用,利用媒体宣传健全村民自治与民主协商机制,保障农民权益,动员多方力量参与乡村振兴。三是增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能力。通过党性教育和能力提升,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