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校工作 > 理论研究
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发布日期:2025-03-23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5年3月23日    作者:王存福

  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新时代新征程,只有不断增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才能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有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我们要在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物质条件的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不断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之源

  精神所在,就是力量所在,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力量之源。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之所以不断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是因为这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力量和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余年的奋斗史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党保持团结统一、取得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全党全国人民只有筑牢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才能激发奋进之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奋斗,开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伟业的新辉煌。可见,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动力,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前途命运。

  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构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此,要通过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会自发产生,我们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让全党全国人民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的基本要求,坚定走好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之魂

  价值观是人们行为方式的精神指引。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和引导地位的价值观,是社会价值体系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明确了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这些价值准则不仅体现在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中,也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具体实践之中。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根本所在,明确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方向,是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重要精神力量。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遵循。价值准则决定精神力量的方向,增强精神力量的关键在于坚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凝魂聚气、固本强基的巨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途径,使之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成为主导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价值观念,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价值遵循,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

  文化自信自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之脉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自强是发挥文化精神力量的前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精神保证。只有坚持文化自信自强,大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才能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沉持久的精神力量,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以文化自信自强构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引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正因如此,文化自信自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新时代新征程,以文化自信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部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感,奠定文化自信自强的坚实基础,进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之基

  斗争精神是指人们敢于直面矛盾、较真碰硬、担当尽责、赢得胜利的一种精神状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本身就是斗争精神的基本内容。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不仅是其始终秉持的斗争精神的生动写照,更是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坚持敢于斗争”正是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我们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掌握历史主动,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只有坚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斗争精神,才能牢牢坚定斗争意志,凝聚起战无不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以顽强斗争精神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以顽强斗争精神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明确斗争方向,这是发挥斗争力量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那就是要坚决与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危害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进行坚决斗争,确保我们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胜利。以顽强斗争精神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还要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这是激发斗争力量的根本。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广大干部群众只有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斗争实践中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才能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依靠顽强斗争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