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4年9月6日 作者:孙增德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是共产党人进行政治锤炼的必修课。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党艰辛奋斗历程的重要见证,是优质的、独特的教育资源,是开展党性教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具有重要的党性教育价值。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不仅依山傍海,景色宜人,而且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一座有着光辉历史的城市。我们党早期的工人运动在这里蓬勃发展,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在此辛勤耕耘,播撒革命火种;刘谦初、李慰农、王一民等一批革命先驱在这片热土上挥洒青春,唤醒民众。党校作为开展党性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好青岛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增强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充分挖掘我们党在不同时期领导青岛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事迹,发挥好正面典型的引导作用,以此来感染和教育学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第一,深入对青岛红色文化的研究。要增强红色文化对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对其进行扎实的研究。充分研究青岛红色文化资源,首先要组织一支专业队伍,成员要具备党性修养高、科研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等特点,并且有能力对青岛地区内现有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探究,以此来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厚度和深度。该队伍的组成可以党校教师为主,同时充分依托青岛市委党史研究院、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驻青高校及相关单位的力量,加强对青岛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充分挖掘和彰显青岛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为党性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学理支撑和精神滋养。在对红色文化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具有青岛特色的课程体系,将发生在青岛的党史故事、党史上著名人物的事迹与精神等相关内容开发为党史教学课程,组织力量编写一批高质量的关于青岛红色文化的培训教材,使以青岛红色文化资源为内容的课程既有高度、深度,又富有感染力,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第二,建立和健全红色文化精品课程打造制度。主要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建立专兼职教师培养制度。在党校系统内选取党史研究方向、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从驻青高校等单位选取对青岛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有深入了解和研究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同时,多渠道全方位请国内外知名党史专家来党校兼职或者授课,以此培训本地的教师团队,提高他们讲好青岛本地红色文化课程的能力。二是建立健全竞课磨课制度。同一课程要求多位教师竞争,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备课后开展试讲竞课,由多位专家和在校学员打分,按照分数决定最终授课人选,取得授课资格的教师继续备课打磨。三是建立审核把关制度。邀请山东省委党校和驻青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等组成专家评审组,对教师授课全方位评价和把关。通过评审的课程,按照专家意见改进提高后,方可进入主体班次和计划外重点班次课程体系。
第三,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除课堂理论授课之外,还要积极探索现场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既要注重用好用活中共青岛党史纪念馆、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资源,也要注重开发新的现场教学点(片),比如青即战役旧址、劳模工匠馆等。在现场教学中,除传统的解说方式外,还可以增加诵读革命家书、请革命者后代讲述红色故事、唱红歌等环节,以现场体验、分享交流等多种形式,使学员心灵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华,促进党性教育入脑入心,不断增强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努力探索互动式与启发式相结合的体验教学法,要求主讲教师深入解读青岛本地红色文化的独特丰富内涵,引导学员深刻理解青岛的红色历史,坚定理想信念。为了增强体验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VR等技术,创新党性教育的培训载体,打造从线下到线上的“微党课”。所谓“微党课”,即微型党课,就是一种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小事例来阐述大道理,给人以启发的新型党课形式。它充分依托时下短视频、自媒体便捷实时、覆盖面广的优势,设置丰富便捷多样的互动环节。如此,学员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听课,还能实时交流学习体会、参与问题讨论等,从而增强青岛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党性教育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