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校工作 > 理论研究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发布日期:2024-08-18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4年8月18日    作者:马秀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全方位系统化集成,而经济体制改革是其中具有牵引作用的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遵循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运动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着决定性作用,上层建筑也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这是我们党革命和建设都必须遵循的经济规律,也是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我们所进行的体制改革就是要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

  经济体制是社会各种体制的“连接点”和基础,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和因素,只有正确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引领性,并以此为突破口,从经济体制与其他体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成功实践,也是我们党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部署。在我国“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过程中,我们党始终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牵引改革的推进和经济的前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了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一阶段主要开展了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价格、流通体制、财税等方面的改革,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方面进行了创办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改革。这些改革使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大大增强,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迅速开启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闸门,我国经济增长驶入快车道。

  随着改革的深化,我们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更加成熟,看到了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方式的重要性。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制定了继续深化改革的总体蓝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即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这一阶段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提出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申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

  我国40多年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处理是核心问题

  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和协调社会经济活动的两大机制,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是一个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有效搭配的证明和均衡实现的过程。在新时代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组合关系发展到新阶段、达到新高度,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绕不开的核心问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基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继续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重申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这就要求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市场要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作用,即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青岛一方面要将职能、权力限定在市场不能发挥作用或“市场失灵”领域,另一方面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发挥政府和市场优势互补作用,共同协调市场交易活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更多发挥政府作用,尤其不是越多越好,要探索通过顶层设计和立法手段等制度安排,为政府的运作提供恰当的边界和行动准则。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通过政府逐步退出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自我发展与自主创新空间。明确政府的权力清单,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市场机制、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政府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深化改革、谋划战略、制定规划和政策、改善和保障民生、保护环境等方面有所为,在尊重爱护企业和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为企业发展创造好的营商环境方面有所为,在尊重爱护人才、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方面有所为,在为辖区居民提供美好便利的生活环境方面有所为。

  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并就实施路径作出部署,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供了清晰路径和精准落点。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青岛要在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上“打头阵、当先锋”,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形成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