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校工作 > 理论研究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布日期:2024-08-11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4年8月11日    作者:刘晋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界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重点从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要求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分配更加公平

  收入分配是老百姓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效感受度最为直观的领域。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促进分配公平是收入分配领域的根本价值导向。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协调好分配的三个环节对实现分配公平、促进共同富裕具有关键作用。

  《决定》围绕“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要点。在初次分配环节,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注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再分配环节,完善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在第三次分配环节,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同时,在协调好分配的三个环节基础上,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并首次就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提出新要求,从整体上实现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效能。

  完善就业优先政策,推动更高质量充分就业

  党的十九大将就业界定为最大的民生,党的二十大将就业界定为最基本的民生,这足以看出我们党对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决定》聚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围绕“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从重点就业群体支持、城乡就业政策、就业机会公平、劳动关系协商协调等层面提出了多维度的具体改革举措。

  首先,关注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确保劳动者具备与业态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其次,关注就业的政策环境问题,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同步推进户籍、用人、档案等服务改革,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为城乡居民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政策支持。再次,关注就业的机会公平问题,完善促进机会公平制度机制,畅通社会流动渠道,防止出现就业机会不公所造成的阶层分化和利益分化问题。最后,关注劳动关系和谐问题,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体面劳动。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筑牢人民生活“安全网”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决定》重点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统筹层次、增强基金安全、完善重点群体权益保障制度和满足住房需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在扩大覆盖范围方面,提出“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等方面的具体方案;在提高保障水平方面,提出了“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等方面的举措;在提升统筹层次方面,提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在增强社保基金安全方面,提出“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等方面的改革要求;在完善重点群体权益保障制度方面,提出了“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等方面的基本要点;在满足住房需求方面,进一步强调“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并创新性地提出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对此,一方面,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并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效能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老百姓的生命全周期健康水平。《决定》着重在推进协同发展、坚持公益属性、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创新监管手段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性举措。

  一是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医疗救治等能力。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重点突出医疗卫生各环节、各要素、各主体、各功能之间的协同性、集成性和系统性。二是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重点突出各层级医疗卫生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规模优势的发挥。三是坚持公益属性,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完善薪酬制度,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重点突出医院在公益导向下运行的可持续性。同时,对创新医疗卫生监管手段、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等方面作出新的改革部署。

  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一老一小”问题。在应对出生率持续下滑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保持适度生育率和人口规模。” “一老一小”问题是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尤为紧迫的人口发展问题。

  《决定》首次提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这一改革任务,把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作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的重点,对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作出系统部署。在应对少子化问题方面,一是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这是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要求基础上所进行的更深层次的改革部署,坚持政策支持与激励并举,提高生育意愿。二是要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完善生育休假制度,建立生育补贴制度,提高基本生育和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加大个人所得税抵扣力度。三是要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这是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实践基础上进行的理念创新和体系升级,统筹谋划托育与托幼问题。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一是要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二是要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三是要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四是要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改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