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4年1月2日 作者:毛振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扩大内需激活消费,青岛以改革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加快建设消费集聚区,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互动耦合,培育更多消费场景,创新更多消费模式,推动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打造消费集聚区,为扩大消费提供优质空间载体。消费集聚区的诞生和兴起是人类追求更好消费品质的必然结果,打造消费集聚区,青岛应抢抓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生活消费质量提升需求,着眼于满足本地居民和访青游客对高品质生活和娱乐的追求,优化包括餐饮、住宿、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医疗康养等在内的各方面消费供给。
消费集聚区的打造要与城市产业升级相互促进发展。生产与消费是相互促进的两面,消费集聚区的打造要与产业升级协同推进。从国内外打造消费集聚区的基本经验看,大城市更具备打造消费集聚区的主客观条件,多数大城市的兴起和发展都是从工业化开始的。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是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转变,后者较前者更具竞争力、更能带来高收入,从而带来高消费。青岛有百余年的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制造业发展基础雄厚,应当主动开启产业升级和城市生活消费的双改善,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消费集聚区,促进青岛消费市场扩大和产业升级,建立健全生产和消费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依托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打造日韩国际特色商品消费集聚区。放大上合示范区、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和青岛胶州湾综合保税区的溢出效应,依托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区,建设青岛主城区、西海岸新区、城阳日韩进口商品贸易和展示中心、免税店,并将展品转化为商品,打造集日韩消费品进口、分拨配送、零售推广等于一体的服务链。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建立海外分销中心、展示中心和海外仓等营销网络和物流服务网络。加快推进“日韩消费品牌集聚计划”,吸引更多国际国内知名商业主体和消费品牌集聚青岛,打造面向国内大循环的日韩国际新品中国首发地和国内新品首发地,引领青岛都市圈、全省乃至黄河生态经济带消费潮流的风向。
突出海洋特色,加快构建集餐饮、娱乐、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消费集聚区。在各个区市,特别是历史城区、崂山区沙子口、城阳区流亭机场等地规划建设具有异域风情的国际海鲜美食城。国际海鲜美食城要面向国内外海鲜美食、餐饮食品以及海洋食品企业招商,打造国际海鲜美食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平台。围绕全球特色美食、餐饮文化、餐酒搭配、风尚茶饮、品质咖啡,以及本地大锅蒸海鲜、墨鱼鲅鱼水饺等特色海鲜菜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环球餐饮美食街、美食聚集区、特色市集等,创造新消费供给。以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消费需求,全面提升青岛美食与文化等时尚消费规模。大力引进具有海派风格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文化演出,例如泰山皮影、相声、柳腔、茂腔等,并配套特色咖啡酒吧、艺术书店等,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大力发展世界知名特色酒店、高档休闲度假设施、金融及商品交易服务等,增加就业岗位、拉动经济发展、提升城市活力,促进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将青岛打造成世界知名、青岛独有、市民向往、游客必到的海鲜美食消费交易以及娱乐休闲体验高地。
集聚国际品牌,打响本土制造消费品品牌。实施品牌引领发展战略,促进本土品牌加强同国际标准接轨,充分衔接国内消费需求,充分利用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和青岛胶州湾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应,更好满足胶东经济圈中高端消费需求。联动国内外知名品牌创办“青岛国际购物节”,打造一批标志性精品活动,举办若干重要会议论坛,持续提升青岛作为日韩和黄河流域特色商品购物天堂的影响力。发挥跨境电商企业的作用,为日韩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孵化平台,为黄河生态经济带的特色品牌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中介平台。支持外贸企业打造自有品牌,鼓励消费品生产企业对国内外市场实施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化”,提升青岛制造消费品的品质。打响一批引领性的青岛本土品牌,支持其进商场、上平台、入驻特色街区、进免税店。依托小米等新消费平台和产业生态,打造一批面向垂直领域、细分客群的网络新消费“爆品”。
|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