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校工作 > 理论研究
社会治理研究的“新视角” ——读《社会合作治理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有感
发布日期:2023-07-21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3年7月21日    作者:王义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础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要有新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社会治理。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社会合作治理体系建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社会合作治理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正是适应历史方位和国际格局新变化而出版的一部学术专著,该作品以社会治理为研究主题,实现了三个方面新突破。

  跨学科研究实现新突破。跨学科的特征贯穿全书,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第一,提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都要根据现实需要进行改革完善,这是建立社会合作治理体系的前提。第二,提出建立社会合作治理体系的框架,既包括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企业与社会的合作框架,也包括政府、企业、社会三者之间的合作框架。第三,提出多元主体之间要建立一定的合作机制,在合作机制的规范约束下,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在多个领域和不同层面进行合作。第四,建立全面的保障体系来确保社会合作治理顺利实施。

  研究方法应用实现新突破。完成跨学科研究需要多种方法统筹运用。本著作运用了三种研究方法:第一,系统分析法。社会合作治理体系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分析某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本著作在治理理论框架下对社会治理体制的变迁及趋势进行分析,在党委领导下,从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的定位职能、制度安排、合作框架、合作机制和保障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探索中国社会合作治理体系建立途径。第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来揭示一类现象,通过个案分析来发现通则。本成果结合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实践,选择多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对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理论进行分析说明,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并提出进一步的改革措施。第三,比较分析法。对比国内外及我国不同地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典型做法,在对比中发现问题,查找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跟踪理论前沿实现新突破。近年来,随着社会治理实践发展,社会治理理论也不断创新突破,本著作紧跟社会治理理论前沿,拿出专章从多个角度对社会治理前沿问题深入论述,比如对三个前沿问题的把握:第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角度。论述了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现实需要及制约因素、推进路径和实践策略。第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角度。论述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视角下,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及辩证关系、历史逻辑及制约因素、总体要求与实践路径。第三,大数据嵌入角度。论述了大数据时代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重大机遇与制约因素、推进路径与策略选择。本专著还从社会治理精细化等方面对社会治理前沿理论做了深入阐释。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建立社会合作治理体系,可以有效解决“治理失灵”问题,扭转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解决各类社会问题,协调各方利益关系,避免和减少社会风险,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中提高自治能力,改善公共服务供给状况,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信这部著作可以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和社会治理实务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