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校工作 > 理论研究
以产业体系现代化引领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建设
发布日期:2023-01-09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3年1月8日    作者:倪庆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依托,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要求、产业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和发展的着力点。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和重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要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从而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与路径选择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在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和深化过程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的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第一,要推动产业结构不断现代化。制造业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维持制造业比重相对稳定,不断提升制造业高端化和智能化水平,将为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打造新增长引擎的重要支撑,其融合化和集群化发展是顺应产业现代化一般规律,实现不同产业相互渗透、交叉融合,推动产业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服务机构聚集和协同,进而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同时,产业体系现代化伴随着服务经济比重的提升而不断升级,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将现代生产要素有效导入农业,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环,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是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抓手;第二,要用科学技术和先进产业组织方式来改造产业链,使产业链具备控制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原材料自主可控,提升产业链供应体系抗冲击能力。要具备较强的产业链价值创造力,提升产业链环节附加值,进而促进财富创造;第三,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第四,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的产业体系。要在不断促进要素升级的基础上,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和数据要素协同互动、高效配置。

 

  以产业体系现代化推进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建设的青岛实践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围绕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目标,提出“六个城市”的战略安排,并将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排在“六个城市”的首位。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的重大决策部署,着力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将为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从而推动我市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上走在前列,在融合发展数字转型上走在前列,在产业生态培育营造上走在前列,在清洁安全节能高效上走在前列,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提供坚强物质技术支撑。具体而言:

  一是推动产业基础再造,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产业基础能力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基石,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首先,聚焦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等七大优势产业以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等十大新兴产业的基础零部件、基础工业软件、基础制造工艺和装备,开展产业基础再造专项行动,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基础短板瓶颈,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冠军企业,提升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能级,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其次,加快培育引进产业链缺失和薄弱环节的链主型、生态引领型企业,推动产业链链主企业和战略科研机构和平台组建创新联盟,形成一批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的闭环研发机构,突破前沿技术、现代工程等瓶颈,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端研发平台建设。在增强产业基础能力、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同时,优化产业链运营模式、提升产业链控制力,进而提升产业链治理水平,夯实产业链现代化的基础。

  二是推动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和数字要素协同,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指要素质量提升和要素配置状况改善导致的产出增加,其中要素质量提升指的是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新生产要素的创造等;要素配置状况改善,则主要由资源配置制度的优化带来要素配置结构改进,进而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要以实体经济为导向,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要发挥现代金融机构作用,通过资本纽带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互动的产业生态圈,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升现代金融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效率。要提升产业人才引进和培育的精准性,面向产业人才需求优化产业人才供给结构,打造以战略科学家为引领、工程师为支撑和高技能人才为基石的结构合理的产业人才队伍。要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引发的经济模式变革,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推动数据要素与人才、资金、技术等其他要素联动,加速推进产业链纵向整合、创新链横向互补、资金链良性循环、人才链引育并重、数据链有效协同,进而提升产业链治理能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三是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伴随我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的关键依托。当前,服务业日益呈现出融合化发展趋势,不断渗透到生产生活各环节,在融合发展进程中,服务业自身的内涵和活力也不断拓展。因此,要以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七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链为引领,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双向融合”。首先,充分发挥航运、贸易、金融、科技等产业基础优势,加强与沿黄流域经济腹地、半岛城市群等交流合作,不断扩大链接全球、区域要素资源能力。其次,推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精品旅游、现代商贸、文化创意、医养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再次,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服务技术、理念、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体验经济等服务业新业态发展,鼓励零售、文娱、餐饮等服务业企业基于生活和情境,挖掘和设计有交互性的体验价值,发展线上线下新型体验服务。最后,要围绕打响品牌,精准聚焦,完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不断提升服务功能辐射度和服务品牌美誉度。

  四是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可以在更大规模上促进生产和消费联通,并通过深度参与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和利润水平。加快构建高效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要推动现代流通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强化产业体系的整体集成优势。为此,要在构建海陆空铁“四港联动”流通体系基础上,完善流通市场、培育优质流通企业,具体而言:首先要打造高效顺畅的现代流通市场。要聚焦商品和要素的低成本、高效率和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完善市场规则和制度体系。其次要发展优质现代流通企业。引进和培育对流通体系建设具有引领作用的龙头流通企业,支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推动形成大中小协同的流通企业成长梯队。再次,协同基础设施建设、航线航路开辟、要素顺畅流动和腹地建设,完善物流体系建设的系统设计。最后,提升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平台制度型开放能级,为建设综合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全国主要的国际物流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五是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石,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要统筹当前与长远、发展和安全,统筹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推动系统集成,强化对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引领。首先,要统筹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和改造传统基础设施,促进传统基础设施全面提质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其次,针对不同的行业属性,分类出台新型基础设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放宽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市场准入,鼓励工业企业、运营商以及互联网公司结成融合型产业联盟、开放创新平台等。再次,以产业应用为主导,处理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与“用”的关系。以应用为导向,充分挖掘市场潜能,积极拓展新型基础设施应用场景,提高新型基础设施经济效益,夯实新型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