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校工作 > 理论研究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2-12-27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2年12月26日    作者:毛振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是企业、人口、资金、信息等各类资源的集聚地,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为更好地推进青岛高质量发展,近日,由青岛市委党校、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办,市南区委党校、青岛市情研究中心承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市委党校举行。来自全国党校系统、社科院系统、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市南区委的领导和专家参加研讨会,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提出了有深度有内涵的对策性建议,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青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促进共同富裕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与会专家认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体现了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决定包括分配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新阶段我国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必须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这正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供需双侧协同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与会专家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提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其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要消除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加强研发与创新,优化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更加物美价廉的商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消费是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而提高消费水平离不开有效的需求侧管理。需求是供给的逻辑起点和最终目的,供给决定需求的数量、品质和结构,当供给侧未能及时对需求侧的变化和要求做出回应时,就会导致供需错配矛盾。因此,不断扩大需求是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发展后街经济是促进消费的有效手段。在巴黎、伦敦、东京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存在数量众多毗邻商圈、主干道的后街,被称为消费的“毛细血管”。后街承载着城市更新提升、消费场景培育、都市旅游延伸、商圈功能完善等重要功能。例如在成都,穿走在青砖黛瓦的别致院落、光滑的青石板小巷,闻盖碗儿茶香、逛文创集市、尝巴蜀美食等,这些游客喜爱的成都“慢生活”模式,正在成为比肩成都大熊猫的旅游吸引物。青岛可以借鉴成都经验,借助“前海沿—中山路”独特文旅资源发展后街经济,打造夜青岛特色消费示范区,促进核心商圈商业配套完善升级和老城区振兴。

  城市更新是当前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与会专家认为,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中国经济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压力持续加大,最突出的表现是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后,土地资源紧缺,发展空间日趋紧张。因此,以盘活存量为主的城市更新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模式,通过盘活存量、严控增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

  当前,我市正在加快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是三年攻坚行动的重要任务,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快推进:一是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原先分片分区推进的工作格局有利于加快开发建设进度,但随着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任务深入实施和基础建设任务逐步完成,有必要调整优化顶层设计,由分区分片推进开发建设为主转向统筹协调推进和加快产业导入为主;二是打造城市吸引物,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实现产业和人口集聚是老城区振兴的关键,也是难点痛点。目前,老城区缺少类似万象城这样的城市综合体,产业和人口集聚缺乏必要的空间载体,而要建设大型城市综合体又必须具备有效的市场需求作为配套。因此,可引导更多的行政资源注入西部老城区,从而有效提升市场需求。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