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校工作 > 理论研究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发布日期:2022-12-07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2年12月7日    作者:左文琦 程国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等四项任务,从而使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更加明确,未来图景更加清晰。

  回顾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等党代会报告,通常将教育放到民生及社会建设部分、科技放到经济及现代化建设部分、人才则放到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建设部分。而党的二十大报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强系统观念的要求,在第五部分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为题,将与创新紧密相关的教育、科技、人才等三方面整合到一起,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三者结合的这一创新提法,有着深远的意义。

 

  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意义

 

  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的重要内容。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恩格斯指出:“关于自然界所有过程都处在一种系统联系中的认识,推动科学到处从个别部分和整体上去证明这种系统联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整合到一起,既坚持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既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系统观念”的要求,又切合了“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现实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谋划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全要素生产率决定着经济内涵型发展程度和潜在增长率高低,本质是技术、人才等要素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这些要素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中彰显自己经济实力的核心竞争力。其中,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动力,人才是主体。“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加上了“着力”一词,提出通过“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所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新优势。

 

  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科学内涵

 

  第一,科技的发展不能缺少教育与人才的协同。当前,我们面临的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扑面而来。我们的科技在不断强大,创新发展的动力在不断崛起,国家对芯片行业重视度提高,半导体产能的国产化率逐渐提高,芯片产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所以对芯片相关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我国在人才培养上新设立了“集成电路”的一级学科,加速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有效驱动科技创新。科技的发展影响着尖端人才的数量质量以及教育的方向和手段,科技发展与教育人才的协同进步在本质上有着内在的逻辑。

  第二,教育的发展不能缺少科技与人才的协同。我们的技术基础依旧很薄弱,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打好基础,并尽快培养一批能适应科技创新的高水平人才。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应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科学素养,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对科学的认知和塑造知识体系的建立;二是技术素养,即对所学的科学知识的理解、使用、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应用能力;三是工程素养,即对技术工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学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使用能力加以创新,从而塑造创新思维;四是数学素养,也就是学生发现、表达、解释和解决多种情境下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即在创新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以科技创新为目标、以塑造人才为动力,才能够落实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要求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第三,人才的发展不能缺少科技与教育的协同。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科教兴国的支撑在人才,创新的源泉也在人才。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发生了对教育史影响极大的“新大学运动”,这标志着现代教育和工业发展、科技创新的融合逐渐开始。此时,人的智力价值开始凸显,各国间人才竞争加剧。如果说前三次工业革命,中国是旁观或跟随,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或将迎来“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中国要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做好准备,要把握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是必然要求,把握人才与科技教育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践要求

 

  对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关系的科学认识和科学处理,既要把握其本质内涵,又要全面考量上下位系统的一体联系,还需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考量。

  第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化教育的基础作用。新时代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战略地位。教育要素的发展协同人才与科技要素,是具有理论依据和逻辑支撑的。首先,要明确教育方针。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是党领导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对这一根本问题的科学回答,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其次,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次,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第二,实施人才引领驱动,建设人才的支撑作用。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离开了人才支撑,教育和科技便成了无米之炊。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首先,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人才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其次,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再次,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目标。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最后,要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要做到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着力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第三,强化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科技的助推作用。科技在三者中属于动力源助推,其来源于教育生产和人才创造,又可对两者形成反向影响和促动,离开了科技助推,教育和人才便成了无源之水。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是党确立的重大战略目标。一是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二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四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五是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从全要素生产的角度,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教育、科技、人才三者间的关系,从科教事业和人才工作协同发展维度,能够更快地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更全面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支撑和服务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