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2年10月8日 作者:陈超贤
实施“双碳”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推进“双碳”战略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该意见的出台为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多维提升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十四五”期间,减碳与GDP增长成为城市双轨竞争的重要内容,青岛应抢抓机遇,加快构建高度韧性的碳中和体系,并将其融入城市发展中。
将碳中和融入城市空间规划,提升碳汇能力
构建生态优先的城镇格局,注重优化建设新时代的“田园都市”。将工矿废弃地和老工业区与创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成当地的文化地标;注重生态文化的功能修补,强化历史文化传承,保护老城格局尺度;开展调查评估,梳理评测既有建筑状况,明确应保留保护的建筑清单;坚持低影响的城市更新模式,延续城市整体的风貌特色,采用绣花功夫进行“微更新”,加强城市局部生态修复,留白增绿,提升空间品质,增加绿色空间覆盖率;注重生态小空间的设计,通过疏密有致、混合高效的空间布局,有效降低城市碳排放。
提高城市森林和园林绿地的碳汇能力。森林和园林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碳汇主力军。不同种类和树龄的树木产生的碳汇量不等,因此要合理选择树种和园林植物。根据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结果,青岛应多种植高吸碳的植物如合欢、紫叶李、柿树、刺槐、紫荆、泡桐、栾树、山桃等,以及固碳释氧能力较高的黄花鸢尾、火棘等植物。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产能建筑,避免大拆大建,使用绿色建材,倡导绿色建造。充分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方式,将固体废物与海绵设施建设相结合,提高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价值。建设能源互联网,完善绿色韧性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方法,建立精细化管理平台,进行便捷互联的智慧运营。
建立海洋碳汇交易市场,形成碳汇交易特色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探索建立海洋碳汇交易市场,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使其成为青岛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亮点。
一是形成海洋碳汇核算基础数据库。鼓励多学科领域的专业人才对海洋碳汇资源协同合作、交叉研究。例如,鼓励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学、计量学、经济学等专业人才对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盐沼、海底沉积物等开展调查和监测,积累海洋碳汇核算的基础数据。
二是加快海洋碳汇标准的研究制定。深入研究海洋碳汇资源量的核算标准和海洋碳汇项目的价值评估标准,争取率先建立国际海洋碳汇交易标准体系。
三是重视海洋增汇工程和项目的开发。由于进入碳汇市场交易的“碳汇”都是增量,即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的碳汇不能上市交易,只有新增的碳汇资源才具有交易的价值。因此应大力发展海洋增汇工程和项目,如海草床、红树林和盐沼等碳汇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人工鱼礁、贝藻养殖、海洋生态旅游等项目,增加海洋碳汇的交易价值。
四是构建保障海洋碳汇项目发展的资金渠道。一方面,拓展碳汇工程和项目的资金来源。要创新碳金融产品和有关金融政策,建立海洋碳汇产业引导基金,鼓励金融资本进入海洋碳汇领域,引导海洋碳汇产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拓展涉海企业融资渠道。另一方面,海洋碳汇的发展要与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相衔接。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弥补增汇减排可能带来的损失,鼓励企业和公众积极参与海洋碳汇项目。
将构建零碳工业体系纳入产业规划,推进工业绿色化
在深入分析各领域碳中和的关键技术和生产装备基础上,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行业各区域制定碳达峰与碳中和时间表与路线图。
一是形成青岛政府数字“碳账本”。地方政府只有实时掌握碳排放和能耗的动态变化,才能精准施策,兼顾发展与降碳。建立青岛重点能耗企业碳排放数据库,把各排放源的数据接入云端,实现碳排放指标可跟踪、可分析、可视化,建立统一的碳数据、碳指标管理体系。
二是形成完整的碳中和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建立碳中和基金,撬动各类资本投资碳中和领域的领先科技企业,通过基金的产业虹吸效应,促使碳中和技术和低碳产业链加快聚集,形成互促互进的零碳产业生态。
三是尽快形成一套沿海地区碳中和产业发展与管理标准。尽快总结出一套沿海地区构建区域碳管理、碳服务的行业标准,大力支持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攻关,积极推广各类零碳技术在企业、园区内的应用经验,为深入推进区域产业集群绿色化转型升级、构建零碳工业体系提供经验支撑。
将减碳理念融入大交通格局,打造绿色交通城市
用什么燃料就排放什么样的温室气体,燃料的“出身”不一样,排放的碳也完全不一样。比如汽车用的氢能,如果所使用的氢能来自化石能源提炼,其在全生命周期内产生的碳排放量比直接用汽油柴油做燃料还高;但如果使用的是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绿氢,碳排放量则仅相当于目前燃油车的二十分之一。因此应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研发汽车、公交车等交通设施使用绿氢能源,运用智能公交体系扩大公共交通覆盖范围,大力推进地铁以及步行系统建设,适时开展“无车日”活动。
将“双碳”工作纳入考核指标,出台城市更新碳中和路线图
2022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研究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统一思想和认识,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应做到:
第一,加强党对“双碳”工作的领导,实行党政同责,压实各方责任。加强各部门统筹协调,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将“双碳”工作相关指标纳入各区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加强指标约束,严格监督考核。
第二,把“双碳”工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重要内容,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
第三,出台城市更新碳中和路线图,建议“三步走”:第一步,从现在起到2025年是起步期。这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采用一系列新技术,实现城市人均碳达峰;第二步,从2025年到2030年是关键期。这阶段主要任务是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实现能源系统的碳中和和城市碳达峰;第三步,从2030年到2045年是决胜期。这阶段主要任务是集中攻坚剩下部分难度较大的交通和工业碳中和。
|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