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校工作 > 理论研究
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
发布日期:2022-09-13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2年9月11日    作者:孙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只有从内心深处树牢“不想腐”的思想观念,持续加强政德建设,始终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从思想根源上抵御腐败毒瘤的侵蚀,永葆清正廉明的政治本色。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政德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深邃独特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哲学思想和价值理念,既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也是涵养党员干部为政之德的重要源泉。《周易·坤》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强调“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礼记·大学》中提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思是有了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阐明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品德和治理国家之间的逻辑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政德的论述灿若星辰,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政德价值,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才能实现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积极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廉洁思想基础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价值结合、传承文明与推进发展并举,需要充分利用我国文化经典、文物古迹及历史遗存所承载的政德教育资源,挖掘阐释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价值与新内涵,真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新”起来、“用”起来,实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忠诚志道”等核心理念,讲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廉洁故事,用生动鲜活的案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始终对党忠诚,真正做到向真向善向美。

 

  提升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政德修养相结合,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筑牢传统文化根基,结合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实践、新内涵和新要求,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廉政勤政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达到锤炼党性、固本培元、涵养政德的目的。自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将德行内化于政治思想之中,外化于日常工作之中,以政德的力量去引领社会道德风尚向善向好,助力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