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校工作 > 理论研究
全面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美好家园
发布日期:2022-04-20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2年4月17日    作者:刘晋祎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青岛进入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打造与城市能级地位相匹配的民生幸福美好家园已成为岛城人民的热切期待和广泛共识。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全面总结了五年来青岛取得的民生成就,对未来五年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美好家园作出系统部署,突出共享型发展导向,作出“三个全面”的具体安排,努力创造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共同富裕成果。

 

  五年民生成就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强调,“造福人民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来,青岛坚持人民至上,聚焦脱贫攻坚、收入分配、就业创业、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领域,推动共建共享,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提供了重要保障,有力地推进了青岛改革发展红利转化为岛城人民的民生幸福成果。

 

  在脱贫领域,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贫困人口和贫弱村全部脱贫摘帽,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收入分配领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大关,增长43.6%;在就业领域,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202.9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清零目标;在教育领域,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40所,康复大学加快筹建,驻青高校达29所;在健康领域,岛城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国前列,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新建全民健身场地508处,成功承办第24届省运会和第14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在社保领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青岛模式”全国推广,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9%和45%,累计建筹保障性住房20.5万套,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上述成绩是青岛五年民生成就的缩影,是青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有利推动了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破解。在取得成就的过程中,青岛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备的民生保障体系,民生政策效能显著提升,民生供给满足民生需求的能力持续提高,岛城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为进一步全面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民生幸福美好家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共享型发展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享型发展导向是报告提出的“四个发展导向”之一,明确了发展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归宿,其最直接的功能目标就是增进全体人民的共同民生福祉。报告强调要突出共享型发展导向,关键就在于在价值理念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实践逻辑上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在依靠力量上激发全市人民创新创业创造的伟力、共建共治共享的动力,从而携手创造幸福生活。

 

  突出共享型发展导向,具体可从四个维度来理解。在覆盖范围上,共享型发展提倡全民共享,就是要实现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全体人民对发展成果的多层次、全方位、普遍性的共享,而不是仅仅由少数人或特权阶层享有;在共享内容上,共享型发展提倡全面共享,既包括发展成果的共享,也包括发展机会和发展权利的共享;在动力途径上,共享型发展提倡共建共享,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格局,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而不是整齐划一和平均主义,更不是不劳而获和懒汉思想;在推进过程上,共享型发展提倡渐进共享,就是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动民生事业由低级到高级、不均衡到均衡的差异化发展过程。

 

  突出共享型发展将产生两重效能,一是在社会个体层面,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最大限度地通过共享发展成果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促进其全面自由发展;二是在社会阶层的和谐统一层面,通过坚持包容原则在共享中来化解社会各阶层间的矛盾,协调各方利益,促进社会各阶层相互包容、和解、和谐和统一。这将整体上推动以政府为主导的保基本民生体系和以市场为主导的促改善民生体系协同发展,不仅能够保障全体人民享受到制度性社会福利,还能够促进以提高生活品质为核心的发展性社会福利的实现。

 

  全面开创民生事业新局面

 

  民生事业是改革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最直接通道,不仅影响着改革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幸福成果的顺畅程度,还是考验广大干部对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初心的坚守程度的重要维度。为了满足岛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广泛性、细致化、多维化需要,报告对此提出了“三个全面”的部署,即全面推动就业增收、全面优化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民生保障,为青岛进一步提高开创民生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具体着力点。

 

  全面推动就业增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这表明了就业和收入分配在整个民生体系中的重要性。在就业领域,报告强调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推动产业、企业、就业、创业“四业”联动。这实际上就是坚持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并重,转型发展与创新创业驱动结合,从而构建大就业格局,推动我市总量就业和结构性就业工作协同发展。在收入分配领域,报告提出紧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要素参与分配政策制度等关键要点,强化劳动要素的获益力量,并完善各类要素根据贡献程度来参与分配的政策制度,整体上确保蛋糕分得公平,从而实现“提低”“扩中”的直接效应,逐步缩小收入差距。

 

  全面优化公共服务。报告精准聚焦教育和健康这两大优先发展领域,在教育领域,回应百姓关切,强调了“双减”工作,提出了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计划,以进一步破解我市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期盼,做到既学有所教,又学有优教。同时,对不同教育阶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谋划,为青岛建设高质量教育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在健康领域,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将建设“健康青岛”摆在了突出位置,重点强调了公共卫生体系构建、“三医联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争创、体育强市建设等务实举措,旨在打造与青岛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医疗能级和健康服务水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健康服务。

 

  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报告从基本型民生角度提出了包括社会保障、养老、生育、住房等四大民生事项在内的一系列民生保障举措,全方位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在社会保障方面,重点聚焦了社会保障的社会安全网和稳定器作用,从扩大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和提高救助政策的落实度两个层面入手,提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重点完善和落实一系列保险制度和特殊群体的救助政策,织密青岛社保的安全网。在养老服务和优生优育服务方面,结合国家人口长期发展战略,强调要重视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提出了推行“医康养”一体化发展的举措方向,旨在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以期更精准地满足各类老龄人口的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同时,提出了“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目标,推动托幼一体化服务,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整体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在住房方面,坚持房住不炒和租购并举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建筹保障性住房20万套以上”的目标,强调房子的居住属性,遏制投资属性,处理好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确保全体居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