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校工作 > 理论研究
突出基层党建统领作用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硬仗
发布日期:2020-11-03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0年10月31日    作者:牛月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2020年3月,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需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需要突出基层党建统领作用,构建基层党建统领精准脱贫攻坚的制度体系,用基层党建的“绣花针”织出精准脱贫攻坚的“锦绣图”。

  一、构建基层党组织政治统领制度,为精准脱贫攻坚明确正确方向

  政治决定方向,政治明确方向。党的十九大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突出政治统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部署,为全党全国人民克服疫情影响、打赢脱贫攻坚战明确正确方向。突出政治统领,有助于使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部署要求的桥头堡,成为群众脱贫攻坚的主心骨,成为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领路人。

  一是要明确基层党组织精准脱贫攻坚前进的目标任务。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基层党组织要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明确脱贫攻坚时间表和路线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正确导向。既要明确脱贫攻坚的目标,即做到“两个确保”,确保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也要明确脱贫攻坚的标准,即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也要明确精准脱贫攻坚的要义,即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也要明确精准扶贫重点工作,即扎实做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精准扶贫重点工作;还要明确脱贫攻坚的任务,即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确保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对未摘帽贫困县和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

  二是要明确基层党组织精准脱贫攻坚当前面临的困难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截至2020年3月,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这些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停工、帮扶工作受到影响等新的挑战,一些疫情严重的地区,挂职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暂时无法到岗。此外,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中,有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有的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有的就业不够稳定,有的政策性收入占比高,存在返贫风险、致贫风险。

  二、构建基层党组织思想统领制度,为精准脱贫攻坚提供行动指针

  思想指引行动。精准脱贫攻坚尤其需要思想引领,要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南针作用。

  一是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艰苦卓绝,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筑牢精准脱贫攻坚思想根基;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精准脱贫攻坚行动指南,成为基层党建统领脱贫攻坚高高飘扬的伟大旗帜;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是探索开展“三述”工作方法。“三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举措,是基层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创新方法,是有效解决基层党务与脱贫攻坚业务“两张皮”的创新形式。“述理论”,主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扶贫思想理论。“述政策”,主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政策要求。“述典型”,主要是加强脱贫典型事迹示范引领,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氛围,增强扶贫思想引领力。

  三是掌握精准脱贫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重点是提高思想认识,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掌握精准脱贫方法论,培养研究攻坚问题、解决攻坚难题能力。健全领导干部讲脱贫攻坚政策、专家学者讲脱贫攻坚理论、百家骨干讲脱贫攻坚故事的脱贫攻坚“大宣讲”体系,紧扣脱贫攻坚工作,传播脱贫攻坚声音,树推脱贫攻坚榜样,凝聚扶贫党员干部工作斗志,鼓舞扶贫党员干部工作干劲,提升扶贫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思想境界,明确精准脱贫攻坚行动指南。

  三、构建基层党组织统领制度,为精准脱贫攻坚提供重要保证

  组织是攻坚克难的保证。脱贫攻坚是场硬仗,需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突出基层党组织引领功能,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一是突出党委班子“头雁”作用。各级党政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增强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亲力亲为抓。脱贫攻坚必须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建立“关键少数”带头出征出招出手机制,保证攻坚期内干部队伍保持稳定,把主要精力用在脱贫攻坚上。培育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基层扶贫干部队伍,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能力。建立健全扶贫人才吸纳机制,吸引各类人才参与脱贫攻坚和农村发展,鼓励大学生、退伍军人、在外务工经商等本土人才返乡担任村干部和创新创业。建立健全扶贫人才关爱机制,关心爱护基层一线扶贫干部,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牺牲者流芳,激励他们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努力工作。

  二是突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产业是党支部脱贫攻坚的“发动机”,要充分发挥“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尖兵”作用和扶贫工作队枢纽作用,打造产业党支部,构建“党支部+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创新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千方百计增强贫困户和群众的收入,增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打造战“疫”党支部,构建支委为指挥部、党员群众为主力军、贫困村为阵地、贫困户为山头、网格为作战单元的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统筹发展新格局。

  三是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员干部打造成为积极沉入农村、与帮扶对象结对联心、真帮实干脱贫攻坚的“先锋军”。严控党员发展入口关,发展党员要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确保党员质量。成立脱贫攻坚党员突击队,明确任务分工,推进疫情防控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开展共产党员家庭挂牌活动,增强共产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激发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积极性。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激发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建立健全党员“初心清单”制度,形成脱贫攻坚“初心清单”,公开亮出为民服务承诺,自觉接受村民监督、评议。

  四、构建基层党组织作风统领制度,为精准脱贫攻坚提升服务质量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一是增强密切联系群众能力。一方面,建立健全党员“串门”制度,通过村(社区)党员到贫困户家“串门”,在群众中“点对点”寻找问题、“面对面”分析问题、“实打实”解决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群众跟党走的行动自觉。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群众点题、干部作答”制度,常态化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广泛开展民主倾听主题活动,整合脱贫攻坚问题收集平台,畅通基层党组织与贫困户交流沟通渠道。

  二是把改革创新作为重要作风。脱贫攻坚不仅要解决物质贫困,更要解决精神贫困,要把改革创新作为脱贫攻坚的“冲击钻”,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思想力,塑造脱贫攻坚改革创新新风尚。脱贫攻坚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党员干部要以担当作为精神对脱贫攻坚重点地方、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带头改革创新,坚持把精准脱贫作为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的硬要求、考核管理的硬杠杠、提拔任用的硬指标,营造脱贫攻坚改革创新新氛围。

  三是精准施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脱贫攻坚领域存在的“怕、慢、假、庸、散、贪”等作风顽疾,要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扶贫干部责任意识;要加强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笼子,突出协同监督作用,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推动精准脱贫攻坚挂牌督战更阳光透明;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坚决杜绝虚假式、算账式、指标式、游走式脱贫,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 

 


(作者单位: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