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0年10月7日 作者:李 兵 刘文俭
打好突破平度莱西攻势,产业发展是根本、是基础、是关键。而园区是项目落地、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和组织形式。目前,平度市正在大力实施园区战略,按照“四区八园”战略布局,“一切为了园区转,围绕园区一切转”的战略思路,采取每个园区由市级领导担任指挥长的管理体制,实行每个园区“一个平台公司、一个招商事业部、一个产业基金”的运作模式。莱西市则规划了姜山新能源汽车基地以及沽河高端食品产业园、南墅石墨新材料产业园、夏格庄绿色建筑产业园、经济开发区、店埠通航产业园、河头店仓储物流产业园“一基地六园区”的产业园区发展布局。涉及一二三产业的园区应该如何规划、怎样建设,事关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市委提出了“产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的“四化”方向和要求,对平度和莱西两市来讲,加快建设“四化”园区,可以协同推进两市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为打好突破平度莱西攻势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强劲有力的支撑。
一、园区“四化”的内涵及意义
产业集群化。产业集群亦称“产业簇群”“竞争性集群”“波特集群”。某一行业内的竞争性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互动关联的合作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厂商和相关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制定标准的机构、产业协会等)聚集在某特定地域,即为产业集群化。如信息技术企业和相关厂商、相关机构等在美国硅谷的聚集。产业集群化有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对特定产业的发展、区域乃至国家竞争力的增强有重要作用。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集群园区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必然要求产业园区化。集群园区化,就是把富有集群特征、簇群发展的相关产业,引导到园区空间落地,从而使园区具有主体功能、基础设施、产业特色或主导产业。这样,园区内的产业簇群发展就有了更好的服务、更全的设施、更多的配套,从而使园区化的产业集群得到更好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的相互支撑、良性发展。
园区社区化。现代产业园区尤其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要求按照产城融合、职住一体的理念进行设计和布局。在园区内为部分员工建设公寓,在园区附近建设小区,在园区建设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当园区或其附近具有了居住、商务、医疗、教育、娱乐、休闲等设施和功能,方能吸引更多人才进入园区、更多项目落户园区;同时也能降低因“职住分离”导致的钟摆式通勤及其成本。
社区城镇化。社区城镇化为园区内或其附近社区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标准。一是明确了社区的发展方向,就是按照城镇的要求和功能进行规划建设。二是明确了社区的功能定位,发挥城镇的功能和作用,吸纳园区职工及附近居民实现就地城镇化;三是明确了社区的建设标准,按照现代新型城镇的水准进行社区建设。
二、搞清弄懂园区“四化”的关系
产业集群化是园区化的条件,没有产业的集群发展,园区只能是一个空壳和摆设;园区化是集群化发展的基础,没有园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做支撑,产业集群化缺乏后劲、难以持续;园区社区化是落实产城融合、实现宜业宜居、方便创业生活的保障,否则园区只有生产功能,缺少生活条件和氛围,职工缺少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而在园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区,城镇化是其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由此,通过产业集群带动园区发展,园区与社区协同建设,实现宜业宜居功能、提供创新创业环境,这又进一步吸引产业集聚、人才进入、项目落地,由此进入“四化”良性循环。需要注意的是,“四化”之间内在的联系和逻辑递进关系,形成一个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体现的是产业化尤其是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内在逻辑和递进关系。这个小“四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这个大“四化”也有密切的关系,建设“四化”园区有利于促进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有利于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三、透彻理解园区“四化”的意义
产业集群化的意义。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等),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形成产业生态和循环经济,形成价值链、产业链,提高园区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集群园区化的意义。没有园区化,就难以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两者有内在联系。产业集群园区化有利于基础设施共享,有利于企业间在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的合作,有利于实现知识、信息、数字、管理等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凸显园区的主体功能,实现特色发展和错位发展,形成园区特色产业和独特优势,从而提高园区竞争力。
园区社区化的意义。这是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的具体运用,是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成功经验和实践形式。园区社区化是赋予园区社区功能,更好地为了人、服务人、留住人、发展人,有利于实现产业化尤其是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其结果是园区不仅是生产空间,还是生活家园;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实现创业梦,还可以有自己的美好生活。
社区城镇化的意义。园区内或其附近的社区往往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做支撑,伴随园区规模的扩大、人员的聚集,社区的规模也会逐步提高、功能也会逐步完善。社区城镇化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社区功能、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社区服务、提升社区治理水平,进而把社区建设成为现代化新型社区。
四、谋划好园区“四化”的思路
建设“四化”园区的总体思路是园区、社区、城区(景区)“三区”协同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以高端人才、高端产业、高端社区“三高”为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实践中,既有成功的范例,也有历史的教训。有的园区,其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导致产业链不完善,很长时间内没能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只有几家好的企业;园区建设之初,园区内布局了大量房地产项目,但由于社区功能缺失,缺乏教育、医疗、商业、商区、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导致长时间内房屋空置率高、没有人气。后来伴随社区功能提升、园区功能完善,才逐渐聚集了人气、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这些教训必须在推进“四化”园区的建设中加以借鉴。
以“多规合一化、建设统筹化”推进“四化”园区建设。坚持“多规合一”理念,严格控制并保护好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黑线、橙线和黄线等“七线”,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园区上,实现园区规划蓝图与区域发展总规划紧密有效衔接,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在建设顺序上,先建设生产设施,再完善生活配套。
以“环境优先化、功能完善化”推进“四化”园区建设。紧紧抓住“环境”这个重点,优先完善创业环境、工作环境、居住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等,以良好营商环境吸引人才资本和项目。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把完善功能作为园区建设方向,不断提升园区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园区生活条件。
以“土地集约化、空间生态化”推进“四化”园区建设。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广多层厂房、节约园区生产用地,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按照园区即景区的理念,建设生态园区、景观社区,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园区规划建设运行的全过程各环节。
以“生产绿色化、运行智慧化”推进“四化”园区建设。支持园区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等绿色园区,围绕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创新“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绿色发展模式。对以农业为主导的园区,探索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路子,大力推进种植业、养殖业融合式生态化产业链模式,探索“种、养、加、能源一体化产业化模式”;以科技支撑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养殖场零排放、农田有机化、废物变资源、环境得改善的多重效应。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科技园区”“智慧园区”“生态园区”为发展目标,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智慧发展,努力建设高科技、智慧化、生态型的新型园区。
(作者单位:李兵,青岛市工程咨询院;刘文俭,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