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校工作 > 理论研究
发挥界别优势 彰显界别特色
发布日期:2020-09-01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0年8月28日    作者:连 刚



  界别是人民政协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组织的显著特色。界别是政协工作的重要基础、发扬民主的重要渠道、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委员履行职责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人民政协的广泛代表性、党派合作性和民主协商性,促进界别工作更加活跃、有序、有效进行,可以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联系广泛、智力密集、位置超脱等优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深刻认识做好界别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发挥界别优势、体现界别特色的方法与举措,切实提高界别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把握界别意义。加强和改进政协界别工作,有利于增强政协工作的包容性,拉长政协工作半径,扩大团结面,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和不同群体积极有序地参政议政,广纳群贤、广聚民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密切政协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把群众中分散的、个别的意见和呼声汇集成系统的、有界别特点的意见,协助党委和政府了解民情、把握民意,可以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有利于发挥界别特色和功能,充分整合广大政协委员的专业优势和智力优势,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活跃政协工作,提高政协履行职能的整体水平和实效。

  强化界别意识。要增强政协组织界别意识,提升对界别重要性的认识,把发挥界别作用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环节,在组织开展政协视察调研协商活动时,自觉树立界别意识,充分调动各界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鼓励并促使各界别积极反映本界别民意。要强化委员界别意识,委员要认识到自身是由本界别协商推荐并代表本界别群众参加到政协中来的,逐步建立界别群众推荐和组织审查上下互动的委员选拔机制,使委员自觉站在界别的立场上履职尽责。要增强界别协商意识,把握界别协商专业性、基础性、灵活性特点,以及党政所需、群众所盼、界别所长的履职方向,精心选取界别协商议题,既要聚焦热点问题,为党委政府破解难题,又要聚焦民生关键小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些具体实际问题,切实增强界别协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优化界别设置。调整与优化界别构成,是实现各界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确保政协人民性的重要基础。要探索完善政协界别理论,从法理上规范界别管理,明确界别设置标准,逐步建立界别发展的自适应变机制。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及时对界别设置进行研究,适时调整委员结构,使委员结构更趋合理,不断扩大团结面,增强包容性,最大限度地把新的社会阶层和各个方面的代表人士吸纳到政协组织中来。又要尊重历史传承,要保持界别构成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形成界别设置的上下一致性,使人民政协的特色更加鲜明。同时要注意优化界别内部结构,使界别内部各阶层委员分布比例保持相对平衡,进而做到最大限度涵括各阶层,既充分体现政协界别构成的共性,又最大限度地涵盖当地社会各阶层,反映当地社会结构的个性。

  完善界别机制。界别和专委会要寻求结合,互联互动。专委会是政协联系委员的桥梁纽带,是界别活动的平台和参政议政的通道。各专门委员会要根据工作要求和专业相近的原则,以课题为纽带有重点地邀请相关界别委员参加,从而更好地发挥界别委员作用。界别可以通过专委会这一工作平台,积极参加专委会组织的调研视察、撰写提案、提交社情民意等,努力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做到与专委会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要建立健全界别履职机制。建立健全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委和专委会、各界别、政协委员多层次联系制度,充分利用政协信息化平台,建立政协机关与界别召集人之间、召集人与委员之间的信息化联络渠道,探索建立健全界别管理考核机制,对界别协商、界别提案、界别调研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实现界别活动组织高效、信息传递便捷、考核管理科学。建立健全协商意见反馈机制,政协组织对界别和界别委员提出的协商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党委政府及有关方面采纳与落实情况应及时作出反馈。要建立健全界别服务保障机制,保证界别活动顺利、有效开展,为委员履职创造良好条件。

  拓展界别活动。积极开展界别协商,界别协商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各界别可以选择切口小、易深入的热点、难点、焦点,面对面悉心问政,一对一建言献策,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政协全体会议、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双月协商座谈会等,都要鼓励委员代表界别发声,介绍本界别的实际情况,反映界别群众的意愿和诉求。民主监督要突出界别特色,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或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解决落实情况等,通过协商讨论,设身处地多提建设性意见,不存旁观之心、不为敷衍之事,做到在参与中支持、在支持中服务、在服务中监督。社情民意信息要更多地反映界别情况。政协的一个界别,就是联系群众的一条通道,众多界别“小通道”汇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反映社情民意的“大网络”。

  


(作者单位: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