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0年7月31日 作者:刘文俭 朱艳鑫
201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收入的增长必然带来消费规模的扩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正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89%,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消费成为经济运行的压舱石。与此同时,多层次消费市场正在加快形成,消费升级成为供给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推动力,由此必然引起产业结构和产业投资方向随之发生相应改变。根据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挖掘消费潜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投资方向优化,对于青岛市抢占发展先机、把握15个攻势的聚焦点和“双招双引”的着力点具有重要意义。
一、消费结构性变化新趋势
从国内外发展经验来看,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标志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意味着整体消费水平的攀升,消费结构将趋向发展型,人们对于健康、娱乐和舒适度的追求更加强烈。高端品质化商品消费增加,文化类产品需求扩大;消费结构从商品向服务转变,从追求物质富足向崇尚精神享受转变。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电、通讯器材、化妆品类商品迅速增长;健康、养老、教育、文化、娱乐等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上升。如我市2019年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消费增长37.4%,智能手机消费增长20.3%,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1.8倍,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消费增长17.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增长12.9%。消费渠道从线下到线上加速转移,线上消费份额不断提升。
总体上看,我国人口基数大,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改善型消费增加、乡村市场消费潜力释放,种种因素将促使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张。其表现一方面为基本物质和服务消费的品质提升,另一方面为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医疗等消费的新增量。如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的衍生消费将长期增长,高档汽车、房车装饰材料、精装修住宅装饰材料消费也将明显增加。保健食品、营养食品等与健康相关的商品以及个性化商品、奢侈品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等时尚相关商品的需求将会快速增长。服务类消费中,与追求更高生命质量相关的如养老、看护、医疗、康复等服务需求将快速增长;与提高素质能力和生活质量相关的如教育、健康、文旅等服务型消费将持续升温;保险、理财类金融服务将获得更多的价值认同;日常生活类服务将面临模式创新和品质升级。国产品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断攀升。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本土基因、地域特色的商品和服务将不断被开发并扩大市场占有率,国学、中医养生等相关产品消费热潮将持续增长。
二、产业升级下投资新机遇
消费结构转型,加速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服务性与智能性调整。如日韩两国在进入万元美金社会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日本的医疗设备、工业机器人以及新材料产业,韩国的电子产业都是基于消费需求变化、科技领域的不断创新,科技产业成为其经济发展和步入高收入社会贡献最大的产业。消费热点更替带动的产业结构升级为投资指明了方向。立足于消费潜力释放,应以促进消费升级驱动经济发展为主线,突出青岛市消费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与提升服务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对外辐射力。多措并举,明确产业投资方向、确定产业投资重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形成消费与生产之间良性循环、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持续深耕优势领域
抓住“新基建”机遇,扩优势补短板。不管是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5G网络建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狭义新基建,还是涵盖轨道交通、核电、特高压、充电桩等广义新基建,青岛都展现了提前布局的前瞻意识,甚至在部分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尤其是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成为青岛城市发展的重大机遇。要尽快实现5G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完成5G网络覆盖,推动更多5G应用场景落地,成为全国5G创新应用生态领先城市。
提速邮轮游艇帆船产业发展。一是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涵盖船艇及技术设备、运动器材及装备、休闲器材及装备、码头装备与配套设施、俱乐部及服务机构、高端消费品等海上器材和装备生产制造基地、服务提供基地、产品和服务交易平台、相关人才培养基地。扩大航海博览会区域性影响力。二是改善软硬件设施。加强海上基础设施保障,扭转因硬件基础设施不足,相关企业向南方沿海城市迁移的趋势。成立海上游艇管理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游艇帆船的出海航行;出台海上旅游航线规划,明确游艇可进入海域、可使用航道等。三是加强行业协会的组织规范职能。加强行业自律,构建相关行业联合发展、相互支撑的信息与资源平台。
大力推动医养健康与养老产业投资。一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将医养健康服务业作为青岛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引导资金优先支持的重要领域,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借助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世界华人医师大会等重要平台,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的企业和机构。二是加快中国康复大学建设,支持建立青岛市医养健康产业联盟,推动相关服务行业标准的制定,保障服务质量和安全。三是借鉴上海的养老社区先进经验,建设提供餐饮、文娱、旅游等综合服务的养老社区升级版。积极布局智慧健康领域,推动健康与养老、旅游、健身休闲、食品等相互融合。四是积极创建国家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促进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温泉旅游等产业的集聚融合发展。
注重新型汽车航空服务投资。打造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倍增。依托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带动相关产业投资。依托青岛山海资源、良好生态、宜人气候优势,规划建设房车基地,带动房车制造业、休闲度假基地建设。规划建设航空旅游直升机场,推出空中看青岛旅游产品,带动航空旅游业及直升机制造业发展。依托地理区位优势,规划建设汽车拉力、摩托车赛事项目,定期举办汽车、摩托车赛事活动。
持续扩大平台与教育信息投资。支持在线教育培训等新型业态发展;建立电子家电网上博览会;建立有影响力的啤酒饮料网上交易平台;建立中国北方网上海鲜交易中心,带动冷链物流业、配送业发展。依托优势滨海旅游资源,建立青岛休闲度假旅游门户网站和APP,推进宾馆、养生、避暑、餐饮、海底世界、极地海洋世界、游艇租赁、演艺、风景区门票一站式服务。在教育消费上,重点引导驻青高校借鉴“上海纽约大学”“青岛帕德伯恩大学”模式,发挥其引进国外一流大学的主体作用。有关部门协助高校寻找合作对象,为国外大学落户青岛提供资金、土地方面的支持,并且做好各类行政审批工作。
突出推动重点建设
加快服务设施项目建设进程。加快推动传统商圈功能业态提升和智能化改造,着力完善新城区商贸流通设施和功能配置,建设智慧商圈。进一步推动青岛特色街区建设,加快培育改造针对新型消费业态和业态细分的特色街区和智慧街区。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连接消费者的能力,推进零售社区化布局,建设集合餐饮、集市、线下生活服务的社区Mall,借鉴其他城市社区团购品牌化发展经验,引导我市社区团购向规范化、品牌化发展。发展24小时服务设施,推动灯光秀、夜游博物馆及其衍生消费,大力促进夜间经济发展。
着力释放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加强农村商业网点建设和布局,积极引导城市连锁店、专卖店向乡镇延伸。鼓励在小城镇和乡村积极发展专卖连锁店,在经济条件适宜的中心城镇发展设立连锁超市,着力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加快重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培育,逐步完成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任务。尽快完善农村地区的路网和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加快供应链物流深入农村速度。
倾力打造本土优势品牌。推进青岛品牌打造工程,评选本地特色产品和服务并进行推介和宣传,形成鲜明的品牌标识、优良的品牌形象和广泛的品牌认知度。特别是关注适应消费升级的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塑造,如拥有传统文化元素和青岛本地独一无二特色的农产品、文创产品、文旅项目;食品消费中“健康”“有机”“天然原料”的高效农业和高端农产品;基于葡萄、蓝莓等规模化种植业优势的红酒和功能饮料;在全国具有优势的健康养生项目;海洋类营养与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医药、中医中药、特色医疗、美容消费等市场潜力巨大且具有自身优势的产品和服务。
强化投资的生态效益。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发展低碳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注重投资的长远效益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注重生态文明和生态道德建设,促进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加强对经济发展中薄弱环节的资金投入,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污染减排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构建生态宜居的城乡环境。
(作者单位:青岛市情研究中心)
|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