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0年6月12日 作者:孙 涛
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必须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治理能力。
一、提高干部队伍治理能力是新时代重大战略任务
干部队伍是国家治理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是国家治理制度落实的组织者、宣传者。新时代,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努力提高干部队伍治理能力。
提高干部队伍治理能力是一项全新命题。管理与治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干部队伍治理能力与管理能力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干部队伍治理能力是管理能力的升级版,二者的区别在于:一是角色定位差异。干部治理能力要求干部树立平台思维,扮演协调者角色,与多元治理主体有效合作,增强共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管理能力则是干部队伍作为单一主体,自上而下对社会事务的管控能力,更多扮演控制者角色。二是方式方法有别。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强调多元化治理工具的有效运用,如法治方法、市场方法等多种综合治理方式。管理能力更多强调的是管控,方式方法相对单一。作为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干部队伍治理能力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具体包括掌控大局能力、政策落实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统筹发展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依法治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文化建设能力、绿色发展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等多个方面。
提高干部队伍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一要靠制度,二要靠人,必须把制度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统一起来,形成法治与德治双轮驱动的强大合力,全面实现治理主体、治理理念、治理制度、治理方法、治理手段的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和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人的现代化是制度现代化和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提高干部队伍治理能力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这些风险挑战,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治理能力。
二、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加强思想淬炼树牢制度自信,夯实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思想淬炼是党员干部提高治理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要把稳思想之舵。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筑牢信仰之基。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
加强政治历练坚定政治方向,筑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加强政治历练才能确保制度执行的正确方向。要坚定政治方向。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政治方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党员干部要把讲政治作为安身立命之本。要站稳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提高政治本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通过政治历练切实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练就一双政治慧眼。
加强实践锻炼增强执政本领,提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加强实践锻炼才能增强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本领。要在基层工作实践中锻炼。基层是协调利益关系和疏导社会矛盾的关键环节,是干部队伍治理能力提升的大熔炉和考验场。让更多干部在基层成长、从基层选拔、到基层锻炼,符合干部成长的科学规律,也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一贯方针。要在重大考验实践中锻炼。不经过艰苦环境的摔打磨炼,就经不起风浪考验、驾驭不了复杂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不靠得住。在抗疫斗争中我们的干部队伍是好的,是经受住考验的,但也有少数干部表现不佳甚至很差。党员干部要树立“极限思维”,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克服重大阻力、抵御重大风险、解决重大矛盾中冲锋在前、建功立业。要在伟大斗争实践中锻炼。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要在服务群众实践中锻炼。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力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了解民意、体察民情、解决民难中接受实践锻炼。
加强专业训练提升素质能力,提高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水平。专业能力是党员干部干成事、有作为的前提与底气。要加强培训进行专业训练。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围绕“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主要目标,强化干部专业精神的培育,着眼于专业对应、层次对应和岗位对应,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提供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和岗位适配性的个性化专业能力培训。要补齐短板培养专业能力。针对国家治理工作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多样的特点,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弥补知识空白、经验盲区和能力弱项,学习掌握正确履职用权、推动事业发展、做好群众工作等所必备的知识,提高领导干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解决本领不足、本领恐慌问题。要用好工具提升专业素养。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治理工具提升专业素养,强化专业精神,跟踪专业发展前沿,把握所在工作领域中的专业规律,深入了解专业特点,用专业思维来思考问题,提升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形成深入准确的分析判断,把工作做精准、做细致、做出成色。
(作者单位: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