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0年4月12日 作者:刘文俭
一、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与意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及其内涵。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指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同时也首次明确总体国家安全涵盖了“11种安全”。其中社会安全又包含了生产安全、治安安全、食药安全等;资源安全则包涵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等。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国家安全观作为关于国家安全的核心观念、支撑理论、根本方针,规定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确立国家安全的价值准则,决定国家安全的方向,引导国家安全的实践。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要求有一套与时俱进、与之相适应的国家安全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安才能国治,治国必先治安。安全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安全是生存与发展之基。保证国家安全方能保证人民安全,这是治国理政的基本目标。总体国家安全观把我们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和境界,是指导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个人、国家、国际、全人类四个层面对我们在新时代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有利于国家安全各领域、各要素、各层面统筹治理,进而推进国家安全总体治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创建当代中国国家安全治理系统格局,从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营造更加稳固的国家安全环境、形成更加坚强的国家安全保障。
二、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与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习近平总书记和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清醒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国家安全所提出的全面迫切需求,清醒认识国家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高度警惕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冲击的危险,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贯彻执行、内容完善等进行不断创新,使其得以丰富和发展。
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党的基本方略。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国家安全领域有效应对“四个重大”、推动“四个伟大”的时代需要,是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科学指导。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九大把保证国家安全作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党的基本方略,表明了我们党对保障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康的高度自觉。党的十九大对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提出国家安全的建设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国家安全的目的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同时,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家总体安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十九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正确把握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牢靠安全保障。
把完善国家安全体系作为提高治理能力的战略举措。保证国家安全,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安全,必须在国家治理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和筹划,必须以安全治理作为基本路径来维护和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完善国家安全体系作了战略部署,明确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总体安全为目标,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等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原则,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明确了基本遵循、行动指南。特别是明确提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聚焦为人民创造良好生存发展空间与和谐安定生活环境,彰显了国家安全的本质与核心价值。也就是说,我们的国家安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为了人民、保护人民、支持人民、依靠人民的国家安全,一切领域的安全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安全。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安全,人民安全强化国家安全。人民性是国家安全的灵魂,是国家安全制度体系的本质属性。无论是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还是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都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这既充分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和宗旨,也充分彰显了党的初心和使命。
把人民生命安全、健康安全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早在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总结表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在这次指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他要求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威胁之一,必须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要全面研究全球生物安全环境、形势和面临的挑战、风险,深入分析我国生物安全的基本状况和基础条件,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深刻感悟到,没有生命安全、健康安全就难言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把人民生命安全、健康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使国家安全体系的内容和领域得以丰富和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及时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核心价值和要义,最终还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这充分反映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与家国情怀。
把打好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总方略。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主张国家安全问题的多维度建构,在核心价值、构成要素、安全维度、维护策略上呈现出新时代国家安全理论的整合性特征、系统性思维、统筹性思路、多主体参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主张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国家安全维护中的主体性;落实国家安全工作要“夯实群众基础、获得群众支持”,强调发挥人民群众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主观能动性。将人民在国家安全中地位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了新境界,是对国家安全人本理念的新拓展。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打好人民战争的号召,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各方力量协同参与,就是一次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的成功实践。在维护策略上,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了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建立了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党中央总体谋划,各级各部门科学决策、分类施策、协同作战,体现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统筹谋划、共同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整合性方略。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人民生命安全、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习近平总书记及时将抗击疫情作为全国阻击战来打,并迅速决定成立中央领导小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迅速调集包括军队在内的全国力量和资源投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实践证明,无论是维护军事安全还是社会安全,无论是维护经济安全还是文化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成功运用的“打好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都将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总方略。
(作者单位:青岛市情研究中心)
|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