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20年2月29日 作者:毛振鹏
抗击疫情是社会治理能力的实战考场。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社区治理能力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经受住了疫情的严酷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以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为抓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我市应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原则,以县域为单元,确定不同县域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社区防控策略。基于此,我市社区治理主要任务应由春节假期期间的疫情防控毫不放松为主转向防疫情和促发展两个毫不放松并重。既要毫不动摇地继续加强社区疫情防控,又要确保人员、物资在社区的有序流动,鼓励居民复工,支持企业复产,加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入正轨,并力争有所作为。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还应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夯实疫情防控的经济基础。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和街道社区继续依靠人民群众,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整合发挥好社区群众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和复工复产促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切实保障居民尽快复工、企业顺利复产。
一、织密网格化社区防疫安全网,增强干部群众复工复产促发展的信心
社区网格化治理是推进社区抓防疫促发展精准化的有力工具。为进一步推进防疫情促发展,建议我市依托既有的社区网格,逐步推进基层防疫精准化,发动群众织密社区防疫安全网,坚定干部群众对现有防疫措施的信心,增强复工复产促发展的决心。
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防疫巡查员、防疫信息员、防疫协管员、防疫服务员、防疫宣传员等各类人员整合进入社区网格,推动防疫关口向社区前移、防疫触角向社区延伸,实现疫情排查防控标准化、常态化、法治化。
二是推动干部工作重心向社区下沉,运用行政手段有序调配口罩等各类防疫物资支援社区重点人员(如社区物业环卫工、快递员、售货员和返青返岗农民工等)防疫,充实社区网格的防疫力量,让群众直接感受社区防疫的存在,增强社区群众对于复工复产的信心。
三是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继续对进出社区网格的交通工具进行检查,对人员进行体温测量,确保对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和人员进行全覆盖检查。对社区网格检查发现的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人员,以及体温异常乘客,均详细登记交通工具和人员有关信息,及时报送网格防疫工作情况和防疫检查情况。
四是尽力降低社区防疫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尽管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但广大人民群众普遍给予理解和配合,社区防疫效果比较显著。随着疫情防控整体形势的好转,应继续以网格化推进疫情精准防控,有的放矢,确保人员、物资在社区网格内有序流动,降低疫情防控对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的影响。
二、推进社区网格化精准防疫,降低社区防疫对复工复产的影响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阶段,集成运用大数据技术促进网格化精准治理,完善社区疫情“群防群控”机制,是更好完成防疫情促发展任务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降低社区防疫对复工复产的影响。
一是集成运用大数据技术,完善党委政府和社区网格联动的新冠肺炎防疫机制。运用大数据技术和网格化治理提升社区疫情防控体系的立体化、专业化、智能化,简化防疫信息上报程序,缩短防疫反应时间,提高社区疫情预测预警预防以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推进社区防疫精准化。
二是面向社区网格化防疫领域强化大数据深度应用。当前我市面临企业复工、人员集中返城返岗、商贸物流持续增加等新情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应坚持最严、最细、最实要求,在区市层面用大数据和云管理建起数据闭环,快速摸清企业复工和人员返回社区返回岗位的基础数据,为防疫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在社区层面,以强化大数据应用优化网格化治理,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物资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做好社区“守门人”;针对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员作好精准防疫、快速反应,做好疫情“群防群治”的“吹哨人”;针对辖区企业的复工需求,实施精准对接,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的“暖心人”,让企业安全复工、安心生产。
三是运用“大数据+信用”机制强化群众自觉防疫的内生动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离不开群众的自觉防疫。经过前期的社区宣传和发动,自觉防疫已成为社区群众的普遍共识。自觉戴口罩、自觉量体温、自觉登记、自觉居家隔离等防疫措施正在成为社区群众的自觉行动。应继续完善社区防疫机制,拓展应用领域,将自觉防疫行为纳入诚信管理体系,增强群众自觉防疫的积极性,降低社区防疫成本,减轻社区防疫对复工复产的影响。
三、推进社区防疫精准化法治化,切实保障居民复工和企业复产
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最重要的是把疫情控制住。但仅控制住疫情还不够,还要着眼于年初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是否能够实现。社区既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复工复产抓经济促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精神,充分发挥“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优势,正确处理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充分发挥社区群众在恢复生产促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大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
一是推动社区疫情防控法治化。严格落实现有新冠肺炎专项防控措施,如返青人员需居家隔离观察14天等措施,第一时间摸排、发现、严控传染源,阻断潜在病毒传播路径。同时也要为符合防疫要求的人员、物资有序进出社区提供便利,保障企业复工复产的物资和用工需求,维护居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是面向社区群众做好防疫措施的宣传解释和科学普及工作,坚定干部群众对于现有防疫举措和医疗救治水平的信心,争取社区群众对复工复产抓经济促发展的理解和支持。建议街道社区以满足社区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为突破口,引导动员社区群众支持和推动各类生产流通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特别是与社区群众紧密相关的商超、理发、水电气维修等企业应当优先复工复产。
三是密切监测社区经济社会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社区经济运行和民生改善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统筹做好社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补齐社区的公共卫生短板,培养社区居民健康生活习惯,更好满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费需求。
(作者单位: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