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19年8月8日 作者:王 义
2019年8月2日,中共青岛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奋进新时代勇于担新使命加快建设“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是在重要时期、重要节点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对于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次会议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用以下几句话进行概括:这是一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动员大会;这是一次站在新起点,迎接新使命的誓师大会;这是一次把握大势、明确方向、聚焦重点、狠抓落实的工作部署大会。“迅速掀起创新改革的新高潮,蹚出一条创新引领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是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向全市党员干部发出的号召令,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一、充分认识掀起创新改革新高潮的重要意义
青岛所承担的责任和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人们可能有这样的疑问: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为什么提出迅速掀起创新改革新高潮?如果仔细分析青岛所处的历史方位,就会理解其中蕴含的必然性。具体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解读:一是山东发展层面。第一,新旧动能转换视角。2018年,中央批复山东建设全国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青岛承担着“率先全面起势、早日初见成效、尽快取得突破、全面塑成优势”的使命。勇当排头兵、主引擎,形成东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增长极,是山东省委赋予青岛的重要使命。 第二,半岛城市群一体化建设视角。山东省委提出,胶东半岛要努力建设成世界知名的半岛城市群,推动胶东半岛一体化发展。在半岛城市群建设中,青岛发挥着龙头引领作用,是胶东半岛面向国际的“客厅”和招商引资、招财引智的重要平台。第三,对外开放视角。青岛在山东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山东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对内连接京津冀、沿黄流域、东北三省,对外面向东北亚、联通日韩。青岛已经成为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
二是国家战略层面。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旨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强我国同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着力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是为青岛“量身定制”的顶层设计,赋予了青岛深入融入“一带一路”、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等为重点的大开放大发展的大势。中央给予青岛这一定位,彰显的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布局,赋予青岛新的国家使命。“南深圳、北青岛”引发海内外媒体热议。
放眼新时代,青岛在山东、在中国北方、在国家纵深开放大局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青岛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要求全市上下必须迅速掀起创新改革新高潮。否则,就难以完成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可见,掀起创新改革新高潮既不是一时冲动之举,更不是拍脑袋决策,而是全面分析青岛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逻辑,是真正的大势所趋。
应对青岛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的必然要求。在青岛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担当作为,奋力争先,开拓创新,苦干实干,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2019年上半年,青岛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552.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4%,高于全国、全省0.1和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长13.4%,较去年同期提高22.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0%以上。货物进出口总额2806.6亿元、增长17.2%,高于全国、全省13.3和8个百分点。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万元,增长8.0%。上半年,新签约5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06个,同比增长1倍,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5家,合同利用外资增长20.9%,实际使用内资增长16.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9.8%,铁水联运集装箱增长32.5%,位居全国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4.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8.1%,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59.3%。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5.2万户……这些数据表明青岛新旧动能转换正在提质增速,总体经济形势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新一轮发展中,青岛的脚步慢了,与先进城市差距依然明显:从固定资产投资看,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而深圳增长17.6%,杭州增长10.9%;从一般公共预算增长看,青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65%,深圳增长6.6%,杭州增长16.8%。以这样的发展速度与质量,青岛无法昂起山东的龙头,无法扛起国家战略的重托,无法作出与自身资源禀赋相匹配的贡献。导致这样一个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因素等客观原因,也有人的思想意识、观念滞后等主观原因。从“问政山东”、《青岛日报》曝光台栏目等渠道反映出来的问题看,我们运用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手段推进工作能力有待提升,新动能培育力度不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还不够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相对不足,营商环境与深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惰怠现象在各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化解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依靠改革创新,舍此,别无他途。
二、准确把握掀起创新改革新高潮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
对标深圳,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市各级认真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在实际工作中,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破传统思维定式,改变路数打法,努力营造发展新境界。
紧紧抓牢主阵地,持续推进15个攻势。为了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青岛市委结合青岛实际,确定了15个攻势。这15个攻势所针对的都是制约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15个攻势作为创新改革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了青岛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15个攻势是青岛迅速掀起创新改革新高潮的主阵地,必须抓紧、抓牢,时刻都不能放松。15个攻势答辩会都已经开完,作战方案陆续出台,可以说,第一阶段任务已经圆满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就是抓落实,将美好的设想变为多姿多彩的实践。这一阶段需要进一步强化督察,压实责任,推动15个攻势多点开花。毫无疑问,一旦15个攻势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将打开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青岛高质量发展将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注重制度创新,聚力流程再造。围绕效率、效能提升,重新梳理各项工作流程,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一是实施顶格协调推进机制,让协调推进过程由“串联”变成“并联”,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二是要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优发展环境,积极搭建各类平台,加大支持扶持力度,让各类各层级平台充分互动起来,形成良好发展生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是要全面推进功能区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实行全员聘任制,对功能区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重塑性改革,把各类功能区打造成改革的先行区、创新的示范区、转型的引领区。
选好用好干部,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推动青岛创新改革,干部队伍是关键。在坚持政治标准第一的前提下,将“三化一型”(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的干部队伍标尺立起来。一是以实绩选干部,让那些敢于负责、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将那些混日子、没起色的“官油子”坚决调整下去。二是选举干部更加注重向基层倾斜。鼓励、引导机关干部下基层,增加到一线锻炼机会;同时,多渠道提升基层干部的工作素质和能力,要多给基层干部充电学习机会。三是抓好处长这个中间层。处长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要建立完善激励与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公共服务中经常遇到的上热中温下冷问题。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青岛新一轮改革开放发展的号角已经响起,让我们在青岛市委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挑重担、狠抓落实,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掀开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