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校工作 > 理论研究
全面加强新时代 党的政治建设
发布日期:2019-04-23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19年4月20日    作者:敬志伟 孙 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政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面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历史使命,党的政治建设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障。日前,《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全文发布,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加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加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统一。

  从理论逻辑看,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党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的本质体现。政党是特殊的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中国共产党作为以谋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解放为根本宗旨的无产阶级政党,尤其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党的政治属性,旗帜鲜明地讲政治。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者和领导者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人运动绝不能放弃政治建设。我们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肩负着特殊的政治任务和政治使命,有着远大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实体。讲政治既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传家法宝,又是我们党的突出特点和最大优势。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新时代新任务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加强党的全面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从历史逻辑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党的十八大之前,我们党尚未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概念,但讲政治一直贯穿党的建设实践。建党98年来,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从而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98年的光辉历程中,讲政治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重大政治原则,要求从思想上政治上把党的队伍组织起来、武装起来。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随着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内容与形式都与时俱进地不断扩展和丰富,但讲政治始终是不变的主题。正是在深刻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从实践逻辑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推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有效应对各种风险考验的根本之策。当前,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而党内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都可以说是这“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在党内直接或间接的不同反映形式,要想彻底解决,归根到底就是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是因为,党内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讲都是政治上的问题,是背离政治初心、失去政治定力的具体表现。诸如思想、组织、作风不纯等问题,说到底都是由于政治上变质而造成的理想信念滑坡、宗旨意识淡薄、背离人民立场,最终违反党的纪律,甚至滑向犯罪腐败的深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反腐经验表明,腐败问题与政治问题往往相伴而生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往往是靠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达成的。可见,党面临的所有问题和矛盾本质上都由政治问题衍化而来,都需要从政治的高度去观察和处理,抓住了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根本,就抓住了党建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新时代党建总布局,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也是我们党应对各种风险与考验的根本之策。

  二、推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总体路径

  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的相关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政治领导与党的政治建设的辩证统一。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承担起执政兴国的政治责任。全党同志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才能把全党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实现中国梦。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所有党组织都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领导干部在政治上都要站得稳、靠得住,对党忠诚老实、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听党指挥、为党尽责。

  党的政治方向与党的政治道路的辩证统一。党的政治方向和党的政治道路是辩证统一的。准确把握政治方向就是坚持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方向,就是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这是党的建设的第一位问题,也是根本前提。偏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党就会变质,党的建设也就成了无用功。要深刻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既不能离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就讳言甚至丢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最终选择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开辟出来的道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再一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党的政治制度与党的政治文化的辩证统一。制度建设是制度治党的前提条件,没有健全的制度就不可能有力地治党。政治文化可以培育塑造党内政治精英,实现组织的价值整合,维持和延续政党的生存,影响党的政策和形象。党内政治文化具有无形的感召力、强大的渗透力和持久的影响力,是一种内在的更深层、更广泛和更基础的力量来源。党的政治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的。构建制度本身不是目的,制度的“建”应突出“治”,离开“治党”的制度建设就会流于形式主义。如果制度构建与管党治党相脱节,党的建设中有的制度就会被虚置、成摆设,出现重“建”而忽“治”、形“建”而虚“治”的现象。把党的制度建设与制度化的政党治理紧密联系起来,突出了制度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价值。从制度建设到制度治党,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加强党的政治文化建设,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党员干部政治气节、政治风骨。发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教育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坚决抵制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狠刹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不正之风,破除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等封建糟粕,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

  党的政治理想与党的政治能力的辩证统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坚决防止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真理信金钱,坚决反对各种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坚定“四个自信”,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各级各类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只有提高政治能力才能实现政治理想。提高党的政治能力,必须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彰显国家机关政治属性,发挥群团组织政治作用,强化国有企事业单位政治导向,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政治本领。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在不断积累政治经验的基础上,自觉接受时代挑战和政治实践的砥砺和磨炼,自觉学习、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在切实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实践中锻造自己,从而不断提升与立党初心相一致、与领导职责相匹配、与执政本领相契合的政治能力。

  

 

(作者单位: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