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校工作 > 理论研究
集聚创新资源建设东部沿海重要创新中心
发布日期:2016-09-14

文章来源:《青岛日报》2016年9月10日   作者:薛风平

 

    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引导创新要素聚集流动,构建跨区域创新网络”,“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创新型省份、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建设创新中心、提高创新能力,是推动区域发展的成功路径。在创新全球化、资源国际化、竞争白热化背景下,青岛如何集聚创新资源,早日建成东部重要创新中心,推动经济发展升级,打造青岛新优势,支撑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发展,值得深入探讨。

  一

  “创新中心”意味着在区域内具有强大的创新资源集聚力,创新成果具有强势影响力、持续的辐射力,新兴产业具有超前的引领力,创新生态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十三五”期间,青岛建设东部沿海重要创新中心,应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把青岛建设成为国际创新资源与国内创新资源相互整合的链接点,东部沿海地区创新链与产业链相互协同的结合点,科技创新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切入点。二是突出东部沿海中心城市新优势,通过体制改革,形成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产业的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成为国内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引领和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三是构建新型的高技术产业体系,以技术和人才为支撑,以市场化、国际化为动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实施“互联网+”、“海洋+”、“标准化+”战略,培育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大现代服务业。四是建设全球创新网络重要枢纽,加大国际人才、技术、资本互动力度,提升青岛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

  建设创新中心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路径。美国硅谷是全球创新中心,具有良好的游戏规则、高度开放的商业环境、结果导向的精英体制、鼓励冒险与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集聚了全球高端人才,形成以科研实力雄厚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大学为依托,以数千家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完善的专业服务机构为基础,以思科、英特尔、惠普、苹果等大型跨国企业为骨干,以产学研互动、政府与非营利机构合作的创新链,成为全球高新技术摇篮、高新技术产业发源地、科技创新中心。

  印度班加罗尔被冠以“印度电子之都”、“全球10大高科技城市”、“亚洲的硅谷”,它借鉴美国硅谷成功经验,制定了完备的政策体系,设置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建设产业园区,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建立以软件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体系,带动银行、会计、法律、广告等科技服务业发展。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幸福宜居城市,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吸引美国留学生,大力培养本土创新人才,凭借英属殖民地的语言优势和丰富的社会资本,集聚了大量的先进技术、高端人才、众多高科技企业、一流大学分支机构和金融资本,实现知识、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循环,成为亚洲的重要创新中心。

  日本筑波科学城通过设立工业、农业、渔业、卫生、健康等公共实验室,搭建R&D平台,提供技术指导、试验分析和检测,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鼓励外地高新技术企业扎根筑波,支持本地企业大胆走出去,积极建构区域创新网络。建立产业园,营造高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推动科研机构市场化,促进产学研合作,吸引高素质人才集聚。

  三

  青岛市打造 “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科技创新取得重大成就,先后荣获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国家成果标准化评价试点城市、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实现了创新布局从“小科技”向“大科技”、创新主体从“小众”向“大众”、创新资源从“小投入”向“大投入”三大转变。就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而言,面临几方面问题:尽管海洋科研机构云集,但是,科研资源部门割据、分散管理,海洋科技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创新中心仍然有一段距离。企业创新“点高面低”,多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较弱。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技术研究院数量少,产学研互动机制不灵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绩效不高,家电、高端设备制造等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慢,共享经济、智能制造、大数据、物联网、软件服务等产业规模小,滞后于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区域网络创新碎片化,从研发、转化到产业化的创新链不完整。区域创新合作不平衡,与日韩创新合作不够,山东半岛内与烟台、威海创新合作深度不够,与周边产业结构趋同,辐射带动周边不足。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依托青岛科技创新中心,提高青岛在东部沿海的话语权、主导权,提升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关键节点的枢纽地位,以思想解放促进科技文化繁荣,以国际视野部署重大科技项目,以改革思路激发创新活力,以开放格局创造东部沿海的特色创新生态。

  建立市场导向的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创新战略部署,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填补产业与科研、大学与企业的组织空白;在股权激励、创新平台建设、军民深度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先行先试。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资源配置体系,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统筹协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强化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促进产学研深度联合,加强政策衔接,设立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完善多种投融资扶持。

  搭建产业创新平台。中心城市需要高新技术产业支撑,东部沿海创新中心需要有重大影响的产业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平台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目的,以整条产业链为核心,集聚产业相关的大学、企业、研究机构等创新资源,构成资源共享、互动开放的创新平台。首先,着眼未来发展,组建产业创新平台。“十三五”期间,应尽快组建高端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家电、3D打印、机器人、石墨烯、航空制造等产业创新平台,搭建财富管理、技术交易、信息服务、商贸物流、楼宇商务、文化创意、健康服务等创新平台。其次,平台实施企业化管理。推动产业创新平台实行企业化管理,企业负责创新平台运营,赋予相应管理权、收费权、招商权、分配权,调动管理企业的积极性。再次,平台市场化运作。引导产业创新平台市场化运作,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敏锐地捕捉市场机遇和产业创新需求,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丰富创新组织,推动创新机构向网络化、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化、标准化发展。第四,提高平台服务绩效。优化平台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丰富展示、研讨、会议等活动,增加互动频率,实现信息、基础设施、技术、人才公寓等资源共享,增强众研网、技术交易、产权交易、成果转化、人才市场等公共平台服务功能。

  优化创新生态。创新生态是区域创新的环境氛围,包括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文化习俗、政策法规等,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社会性、文化特征。不同地域创新生态铸就不同风格的创新模式。首先,要倡导冒险,鼓励创新,包容失败,形成具有青岛特征的创新氛围。青岛建制一百多年,大部分市民来自外地,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与深圳市相似。每一代青岛人都具有敢闯、敢干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创造了 “上青天”的纺织业、“五朵金花”、海尔、海信等国际化企业。今天,青岛人仍然需要发扬这种精神,建设东部重要影响的创新中心。其次,集聚高校、研究机构、高端人才等创新资源,为区域创新中心提供保障。“十三五”规划引进20多所大学,2020年高校达到50所,形成具有海洋、工程技术等特色的高校集群,增加岛城文化氛围,增强高端人才培养能力,为创新中心提供人才支撑。大力引进中科院系列研究机构,组建研发基地、科研院所,为机器人、石墨烯、3D打印、智能制造、海洋工程、基因组学等新兴产业提供知识、技术支撑。再次,分配格局向研发一线人员倾斜,最大化激发研发人员积极性,为创新中心提供更有力更持久的动力。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支持自主探索,包容非共识创新。

  优化创新空间布局。打造“一谷两区”海洋经济新高地。以西海岸新区、红岛高新区、蓝色硅谷核心区为依托,加快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构筑孵化——转化——产业化链条,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打造海洋经济增长新高地。依托海洋国家实验室、各级重点实验室、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取海洋科技、交通设备、船舶制造、智能交通、石油化工、工业4.0、橡胶化工等国家大科学设施建设项目,培育具有国家影响力的基础研究设施群。明确海洋科技、智能制造、基因测序、健康养生、生物医药等主攻方向,以国际视野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网络。

  形成创新网络。深化驻青院校、中科院系列研究所、央企研究院与本地研发机构、企业合作创新,强化横向联系,形成高效互动的创新网络。目前引进的研发机构、分校、研究院等机构,由于引进工作尚未彻底完成,正处于进行中,多数研发仍然以纵向联系为主。可以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出台政策法规,引导这些机构积极为青岛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力量,鼓励它们与青岛企业、其他研发机构合作,早日形成区域创新网,成为真正有影响力的青岛研发机构。

  

(作者单位: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

手机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版权所有

Qingdao Party School of CPC , Qingdao Administrative College.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宁德路18号 邮政编码:266071

鲁公网安备 37020202000314号  鲁ICP备05026014号